Mol Cell:基因的剪接作用如何影響機體的患病風險

2021-02-21 細胞

沒人知道一天中有多少次,甚至在一個小時內,我們體內的數萬億個細胞需要製造多少蛋白質,但我們知道,細胞會以大規模的方式在不斷製造蛋白質,一旦該過程發生的話,細胞核中就會發生一種稱之為RNA剪接(RNA splicing)的編輯過程,其能夠確保RNA指令被傳送至與機體基因藍圖精確對應的細胞工廠中。

圖片來源:Diagram courtesy of Khan Academy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指導細胞加工這些RNA信息的規則,這或許能幫助研究人員準確預測特殊遺傳突變如何影響上述過程,同時還能幫助估測特殊突變如何影響機體的患病風險。剪接作用會從原始未編輯的基因RNA拷貝中移除內含子片段,從而留下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區域,人類基因組中有超過20萬個內含子片段,如果其進行了不精確地拼接,細胞就會產生大量缺陷蛋白質,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致命性的,大約14%的單字符突變就與多種人類疾病直接相關。

細胞中的剪接機器能夠尋找剪接位點來從原始的RNA信息中準確移除內含子,基因組中所有剪接位點都比較相似但卻並不相同,而且小型的改變並不總會損傷剪接的效率,對於內含子5』剪接位點而言,在首個和第二個DNA位點,突變常常會產生較強的影響,而內含子其它位點的突變則會產生一些戲劇性的效果或者沒有任何影響。

目前研究人員很難預測疾病相關基因中剪接位點的突變如何影響患者的患病風險,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變就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但並不是每一個突變都是有害的。文章中,研究人員在所有可能的DNA組合元件中都創建了5』拼接位點,隨後測定了相應的內含子從RNA片段上移除後所發生的結果,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來自BRCA2和IKBKAP及SMN1基因的內含子進行了研究,IKBKAP及SMN1基因的突變會誘發神經變性疾病。

在上述三個基因的內含子中,研究人員檢測了3.2萬個5』拼接位點,他們發現,在不同的內含子中,特定的DNA序列會與相似的拼接有效或無效直接相關,而每一個基因的其它特性似乎更傾向於在每一種特殊的情況下修飾對機體所帶來的影響,換句話說,給定的5』拼接位點內部的突變或許會影響剪接作用是可以進行預測的,但其也會被剪接位點自身所影響。研究者表示,後期他們還將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幫助預測特殊剪接位點突變所帶來的影響。

原始出處:Mandy S. Wong, Justin B. Kinney, Adrian R. Krainer. Quantitative Activity Profile and Context Dependence of All Human 5′ Splice Sites. Molecular Cell, 2018; DOI: 10.1016/j.molcel.2018.07.033

Cell:細胞治療領域觀察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Cell子刊:首次發現能夠延長壽命的circRNA
    RNA是我們遺傳密碼的一部分,存在於人體的每個細胞中。
  • Cell子刊:揭秘運動減肥真正機制,原來真正的功臣是它!
    肥胖不僅影響形體美觀,更會對機體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就在前幾天,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官方期刊《CA:Clinician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近4%的癌症(544,300例)或源於肥胖,且有充分證據表明肥胖與13種癌症風險高度相關,包括絕經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此外還有3種癌症,包括晚期前列腺癌、口腔癌和咽喉癌也可能與肥胖有關。
  • 喝酒易臉紅者,患病風險高於常人
    臺媒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資深研究員陳哲宏說,喝酒臉紅顯示體內某個基因缺損,無法代謝酒精,將提升致癌風險。
  • 基因檢測:5名乳腺癌患者全攜帶「乳腺癌突變基因」
    基因檢測。  此次檢測對於患者了解其基因信息與其所患乳腺癌的致病關係,和指導患者健康親屬在預防乳腺癌上有重要指導作用。  2013年5月14日,好萊塢知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對外公布,通過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遺傳了突變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s,使其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
  • 【健康知識】直擊ESC 2015:大量飲用咖啡,青年患高血壓和糖尿病風險增加
    本研究是由烏迪內民事醫院心臟病學家Lucio Mos等研究人員完成,並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
  • 研究證明:熬夜會丟失你的抑癌基因,促癌蛋白c-myc產生
    很多關於癌症危險因素的研究有發現,熬夜,正如近15%的美國人所做的那樣,會增加患癌風險。
  • 給年齡「踩剎車」:Salk研究所開發基因療法延緩哺乳動物衰老
    現在,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療法來幫助減緩衰老過程。該結果發表在2月18日的Nature Medicine雜誌,強調了一種新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方法,並在患有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的小鼠模型身上得到了證實。這項研究涉及加速衰老的分子途徑,以及如何通過基因治療減少毒性蛋白質。
  • Nature封面:尼古丁成癮加劇2型糖尿病風險,抽菸的另一大危害被證實!
    經過多年的不懈研究,科學家總算找到了將尼古丁攝入和糖尿病風險相聯繫的關鍵蛋白,這一研究也成功成了最新《Nature》雜誌的封面。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Paul J.Kenny研究團隊發現,吸菸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不吸菸的人高出30%-40%,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元兇竟是一種與糖尿病相關的基因:Tcf7l2轉錄因子。
  • [譯]乳房大小和乳腺癌有關係嗎:讓基因告訴你
    23andMe (一個引領著個人基因檢測公司)利用其獨特的在線研究平臺,確定了與乳房大小相關的七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其中三個SNP位點與乳腺癌相關(基於全基因組相關研究(GWS)數據,結果已發表在BMC醫學遺傳學)。這一結果第一次從遺傳角度揭示出乳房的大小和得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
  • 你贊成放開人類胚胎基因研究的限制嗎?
    專家認為,隨著近期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深入,人們對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理解正在加深,這些理解可能在未來幾年對世界範圍內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礎。雖然存在種種限制,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有效推動人類胚胎發育學的研究。如果對於人類胚胎研究的限制可以進一步地合理放開,科學界將有望能夠取得更加重大的成果。
  • FASEB J:一種常見的口腔細菌或能通過改變機體腸道微生物組來促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眾所周知,牙周病是機體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一種重要風險因素,而代謝症候群則是一組增加機體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的疾病,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FASEB
  • 鵾遠基因和Med Data Quest聯合舉辦第二屆國際精準醫療研討會
    生物製藥、基因測序以及風險投資研究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對醫療生物技術領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會議圍繞基因測序,醫學大數據分析,新藥研發及相關風險投資等多個主題,內容涵蓋了如何在中國進行生物醫藥投資,如何研發抗抑鬱新藥,單細胞分析的生物信息學挑戰,基於自然元語言處理方法的電子病歷分析,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的癌症診斷,表觀遺傳學和基因組醫學等系列生物醫學的前沿熱點。
  • 癌症基因檢測:為何火熱?
    以肺癌為例,最初,醫生們眼中的肺癌只有一種——肺部腫瘤。後在病理學的分類下,肺癌被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如今,經分子生物學研究,肺癌的種類更多了,像近期就有一項系統性的基因測序研究顯示,肺癌病人平均每人突變的基因數目接近5000個。
  • EMBO Mol Med:防止脂肪肝的妙招
    「一旦我們理解禁食如何影響新陳代謝後,我們就會嘗試這種治療方法。」Herzig說。壓力分子會減少肝臟中脂肪酸的吸收。在當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尋找由于禁食引起的肝細胞基因活動的差異。在記錄數組的幫助下,他們能夠表明,蛋白質基因GADD45β因為飲食的不同而不同:越感到飢餓,細胞就會產出越多的分子,它的名字是「生長抑制和DNA損傷誘導基因」。
  • 【新發現】小腦萎縮症:第40種致病基因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 報導說,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症又稱「小腦萎縮症」(SCA),是香港的罕見疾病之一,平均每5000位港人中才有一位病患者。患者發病年齡大多在20歲至40歲,其小腦、腦幹及脊髓由於基因變異,退化萎縮,基因變異大部分源於家族遺傳,少數人是基因突變。
  • CCTV中央電臺告訴你 :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癌症,每年有160萬人死於癌症,女性腫瘤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 在美國,從2000年開始推廣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