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乳房大小和乳腺癌有關係嗎:讓基因告訴你

2021-03-03 大數據文摘

點擊標題下「大數據文摘」可快捷關注

歡迎熟悉外語(含各種「小語種」)的朋友,加入大數據文摘翻譯志願者團隊,回復「翻譯」和「志願者」了解詳情。

「醫療大數據」專欄誠招:如果您是專業人士並願意與大家分享,請後臺留言,附自我介紹及微信ID,加入我們,一起把這個平臺和專欄做得更好。

大數據文摘翻譯作品

摘自:mediacenter.23andme.com

編譯:崔浩 孫強

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其他機構或自媒體轉載,務必後臺留言,申請授權

導讀:根據 23andMe 2012年的研究報導,7個新的遺傳基因位點被確定與乳房大小相關,包括3個與乳腺癌密切相關。

23andMe (一個引領著個人基因檢測公司)利用其獨特的在線研究平臺,確定了與乳房大小相關的七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其中三個SNP位點與乳腺癌相關(基於全基因組相關研究(GWS)數據,結果已發表在BMC醫學遺傳學)。這一結果第一次從遺傳角度揭示出乳房的大小和得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

這些研究結果是由23andMe調查了16175名歐洲血統的女性客戶後分析所得結果,調查問卷中包括罩杯大小和胸罩帶大小等數據,然後將這些和數百萬的SNP遺傳數據做關聯分析。分析樣本中控制了年齡,遺傳血統,乳腺手術,母乳餵養和妊娠史等指標。

23andMe CEO兼創始人 Anne Wojcicki 說:「23andMe 研究平臺是一個強大的新的基因發現的來源,這項研究表明,重要的科學見解可能來自於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她又補充說:「150000多名客戶中超過90%參加了我們的在線調查,這讓23andMe 比傳統的研究模式能更快,更有效的找到研究答案。」

乳房的一些形態因素,如密度,已經證明直接和乳腺癌相關,乳房大小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而乳房的大小是可以遺傳的,這項研究首先要找出和乳房的大小相關的基因和遺傳位點。

「在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正常乳腺發育和乳腺癌有著一些相同的生物途徑下,」主要作者Nicholas Eriksson博士解釋道:「一些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年輕女性的乳房較大,她患乳腺癌的風險則稍高。我們的研究證明,乳房大小與乳腺癌的確是相關的。」

與乳房大小相關的新的基因位點分別是:


鄰近ZNF703基因的rs7816345,

INHBB基因兩端的rs4849887 和 rs17625845,

鄰近ESR1基因的rs12173570,

ZNF365基因的rs7089814,

鄰近PTHLH基因的rs12371778,

鄰近AREG基因的rs62314947。


其中兩個SNP與乳腺癌密切相關的SNP(鄰近ESR1 和 PTHLH)有很強的關聯性,還有第三個(ZNF365)則靠近另一個乳腺癌SNP。其他三個位點(ZNF703, INHBB, and AREG)在雌激素的調節和乳腺發育中起重要作用。

Eriksson總結道:「這些結果提供了洞察正常乳房發育的一些遺傳因素,並表明,其中有些因素與乳腺癌的發生有關。」「雖然這些結果並不能直接支持乳房的大小和癌症之間已知的流行病學關係,但該研究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乳房形態和患乳腺癌的風險之間微妙的相互作用。」

這些乳房大小/乳腺癌的結果顯示,23andMe 通過基於網絡問卷收集到的表現型生理數據,與收集唾液樣本測出的基因型數據結合分析研究的強大威力。

2010年6月,23andMe 在PLoS Genetics雜誌中首次發表了他們概念驗證的研究結果,報導了一些新的不尋常的特徵的關聯位點,如蘆筍嗅覺喪失(asparagus anosmia)和透光噴嚏反射(photic sneeze reflex), 以及一些常見遺傳病的比較複雜的關聯研究結果,在PLoS Genetics發表發現關於帕金森病的兩個關聯位點的發現,以及在PLoS ONE期刊中報導了超過180個關聯位點的重複性研究。在2012年4月,23andMe在PLoS ONE發表的研究結果,報導了關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相關的5個遺傳位點,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遺傳組相關研究(GWAS)。近期,23andMe 在 PLoS Genetics 公布了與男性斑禿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一些也與帕金森病和前列腺癌有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23andMe的客戶會看到他們的網上帳戶報告不斷會加入這些新的結果。

23andMe繼續積極參與乳腺癌的研究,它與 Genentech 合作研究的InVite Study項目,旨在了解基因如何影響在轉移性乳腺癌治療上的效果。任何人患了轉移性乳腺癌,接受了某種具體的治療,都可以參加實驗,了解更多請點擊:https://www.23andme.com/invite-study/, 或者發郵件invite-study@23andme.com.



【譯者介紹】

有意聯繫譯者的朋友,請給「大數據文摘」後臺留言,附自我介紹及微信ID,謝謝。

崔浩

大學在讀,擅長韓語和英語。專業為生物工程,現在和教授一起研究乳酸菌降解亞硝酸鹽的相關基因,平時對大數據很感興趣,希望更多的了解和學習大數據加入了大數據文摘翻譯志願者。

【醫療大數據欄目介紹】

2015年2月7日「醫療大數據專欄」正式成立。隨著基因晶片及DNA測序技術的發展,生物醫療大數據迅猛發展,既是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大數據技術的受益者。大數據文摘2013年7月成立,我們專注數據,每日堅持分享優質內容,從未間斷,我們努力為讀者和志願者打造一個分享和交流平臺。作為大數據文摘的志願者群,我們中有不少人從事醫療大數據相關工作,關心醫療大數據的發展,願意通過這個專欄,和大家一起分享醫療大數據的點點滴滴。

如果您是專業人員,願意與大家分享,請加入我們,我們把這個平臺和專欄做得更好。精準醫療的革命時代到來了,讓我們一起關注醫療大數據技術的發展。

【主編介紹】

有意聯繫譯者的朋友,請給「大數據文摘」後臺留言,附自我介紹及微信ID,謝謝。

孫強,資深生物信息專家,現在服務於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從事癌症基因組資料庫管理工作。熱愛大數據,加入大數據文摘志願者行列一年有餘,願以文會友,廣結大數據善緣。旅居美國多年,現在定居於大華府地區。

讀過的學校:山東大學,中科院植物所,加大洛杉磯分校( UCLA )

生活過的城市:淄博,濟南,北京,洛杉磯,華盛頓

其他愛好:足球,釣魚,打牌

大數據格言:big data is better data



大數據文摘精彩文章:

回復可視化 感受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回復安全 關於洩密、黑客、攻防的新鮮案例

回復算法 既漲知識又有趣的人和事

回復谷歌 看其在大數據領域的舉措

回復院士 看眾多院士如何講大數據

回複色情 這個,你懂的,可是你真的懂嗎?

回復隱私 看看在大數據時代還有多少隱私

回復醫療 查看醫療領域文章6篇

回復徵信 大數據徵信專題四篇

回復大國 "大數據國家檔案"之美國等12國

回復體育 大數據在網球、NBA等應用案例

回復平安 中國平安相關大數據案例、新聞

回復志願者 了解大數據文摘及如何加入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5名乳腺癌患者全攜帶「乳腺癌突變基因」
    近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市十一醫院)基因檢測項目正式開展,首次對該院5名乳腺癌患者進行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
  • 姚貝娜乳腺癌復發陷入昏迷 乳腺癌自測轉起
    我們總結出乳腺癌的一些自測方法,為了你愛的人轉,關注你愛的人的健康,那就是愛!乳腺癌發病原因1、遺傳因素:有研究發現,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需要強調的是,乳腺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症素質」的遺傳,乳腺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 乳房自檢:你做得對嗎?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術的機率也相對較高」,促進會會員單位——安徽省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主任、乳腺中心主任王聖應說,「但是,在中國,只有20%的乳腺癌屬於早期。」       乳房出現異常,早期是可以通過自測發現的。
  • 醫生頭條|同胞四姐妹三人患乳腺癌!醫生有話說
    ,也是親姐妹,分別是家裡的老大和老小,令人驚訝的是,家中老二也曾是一位乳腺癌患者,一家四姐妹,三個患乳腺癌,陳家大姐在被確診乳腺癌時不禁疑惑:「為何乳腺癌偏要找上我家姐妹?」 三姐妹的主管醫生是乳腺外科樊帆主任醫師介紹說,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有200萬女性患乳腺癌,每26秒就有一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腺癌,嚴重威脅著廣大女性的健康。她特別提醒,乳腺癌有家族遺傳傾向,直系親屬裡有乳腺癌患者,其親屬得乳腺癌的機率很高。
  • 照片記錄:乳腺癌部分切除術後的乳房再造
    點擊標題下的脂肪世界,關注八大處整形李發成教授官方微信!前一陣子,我遇到一位乳腺癌部分切除術後患者,她乳左側面乳房嚴重變形,乳頭和胸壁粘連,外形很不美觀。她很苦惱,希望我能為她做修復。考慮到光做脂肪移植,乳房容積有限,效果不會太好,所以我建議她先佩戴一個月的BRAVA,使用組織擴張原理,增大乳房容積,這樣一次就可以注射更多的脂肪,同時將自體脂肪移植成活率提高到70%。
  • 少女胸痛查出乳腺癌,醫生感嘆:這東西看著漂亮,可毒性太猛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小娟和他母親都不能接受。一個19歲的女孩是怎麼得乳腺癌的?醫生解釋說,乳腺癌除了遺傳因素外,還與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指甲油中有一種叫鄰苯二甲酸酯的化學物質,含量非常高,主要起軟化作用。這種物質將通過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人體。如果過量使用,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此外,指甲藝術中使用的許多成分,如指甲油和指甲增強劑都不清楚,可能含有有毒物質。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慢性中毒,甚至癌症。
  • 12種乳房改變,請儘早來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乳腺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兵河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健康的乳房,應是兩側位置、大小都要對稱,乳頭沒有異常分泌物,沒有腫塊,皮膚緊繃。一旦形態發生改變,可能預示某些疾病,女性要密切關注。
  • Her-2傳: 乳腺癌基因中的霸道總裁
    我是HER-2蛋白,是乳腺癌預後分子中的貴族,繼承著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家族(腫瘤驅動基因)的高貴血統,在約15%左右的乳腺癌患者細胞中存在。我還是主管乳腺癌細胞生長繁殖的霸道總裁,是乳腺癌耐藥、復發的幕後推手。我的終極目標?在我的帶領下,讓乳腺癌細胞與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一切敵對勢力做最頑強的鬥爭。我的終極目標是:以星星之火造燎原之勢。
  • 【活著】24歲女孩患乳腺癌左邊乳房被切除,正在與病魔鬥爭!
    李媛媛高高興興的約了朋友和同事為她慶生,大家都玩得非常盡興,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幸福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痛苦。李媛媛李媛媛是土生土長的涇源縣人,家裡有四口人。媛媛自己在銀川打工,弟弟是大一的學生。父母親自2002年下崗後,母親在家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父親則在涇源汽車站找了份臨時工的活維持生計。
  • 女子喝3年豆漿患乳腺癌?醫生:不是豆漿惹的禍
    豆漿含有植物性雌激素,這種雌激素真的可以招來癌症嗎?近日,記者採訪了寧波多家醫院的乳腺外科主任。醫生們都表示,沒有任何臨床試驗可以證明豆漿可以導致或誘髮乳腺癌。至於網上傳的喝豆漿導致體內雌性激素偏高,醫生們猜測,這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的,也可能是服用了有人工添加的保健品。
  • CCTV中央電臺告訴你 :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直腸癌、乳腺癌發病率下了70%—80%……基因檢測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1、合理服用補品例如:A、容易得紅斑狼瘡(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的人群不能濫補提升免疫力產品。B、容易得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人群不能濫用維E。C、容易得條件性壞血病、泌尿系統結石的人群不能過量服用維C。D、容易得乳腺癌的人群不能濫服提升雌激素藥物或滋補品。
  • 黃柏榮:乳腺癌的早期篩查
    第二屆中國乳腺外科手術學高峰論壇
  • 黃柏榮:乳腺癌的分子影像學篩查
    第二屆中國乳腺外科手術學高峰論壇
  • 乳腺癌:兩類女性是高風險人群,3個致癌「幫兇」請小心
    乳腺癌主要是由於乳腺細胞和腺管組織發生惡性改變,而出現的一種惡性腫瘤。
  • 生殖頭條女子自曬乳房照,救了很多女人的命!每個女人都該看看
    因為,金凱德已經發現自己患上了乳腺癌!此照片一經發出兩個小時內就達到了72000的閱讀量而她發布這張照片的初衷是讓人們意識到,乳房腫塊並不是罹患乳腺癌的唯一症狀。 羅文娜說,公布這樣的私密照片,自己是鼓足了勇氣的。
  • 一組圖片,那些乳腺癌患者...深受震撼!
    攝影師 David Jay 在澳大利亞雪梨的新南威爾斯州開創了「疤痕項目(The Scar Project)」,拍攝了一系列描述年輕乳腺癌女性乳房切除後的圖片。對 Jay 來說,拍照是攝影師面對、理解和接受事物的一種方式。Jay 說,照片反映的是現實,並不總是漂亮的、使人看著舒服的現實。
  • 觸目驚心的乳腺癌,這場裸胸展讓全世界人震撼!
    但這卻是現實,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經歷著這樣的疾病和痛苦。 而且乳腺癌,不像別的病症,比較私密,肉體的痛苦和傷痕,只有病人和她們最親的家屬才能看到。 我們看不到,忍住不看,但不能掩蓋乳腺癌日漸嚴重的現實。
  • 一組圖片,那些美麗的乳腺癌患者,深受震撼!
    攝影師 David Jay 在澳大利亞雪梨的新南威爾斯州開創了「疤痕項目(The Scar Project)」,拍攝了一系列描述年輕乳腺癌女性乳房切除後的圖片。對 Jay 來說,拍照是攝影師面對、理解和接受事物的一種方式。Jay 說,照片反映的是現實,並不總是漂亮的、使人看著舒服的現實。
  • 【美國IPM國際私人醫療】CCTV告訴你 :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癌症,每年有160萬人死於癌症,女性腫瘤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在美國,從2000年開始推廣基因檢測,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