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乳腺癌部分切除術後的乳房再造

2021-02-22 脂肪世界

點擊標題下的脂肪世界,關注八大處整形李發成教授官方微信!

前一陣子,我遇到一位乳腺癌部分切除術後患者,她乳左側面乳房嚴重變形,乳頭和胸壁粘連,外形很不美觀。她很苦惱,希望我能為她做修復。考慮到光做脂肪移植,乳房容積有限,效果不會太好,所以我建議她先佩戴一個月的BRAVA,使用組織擴張原理,增大乳房容積,這樣一次就可以注射更多的脂肪,同時將自體脂肪移植成活率提高到70%。

手術方案:Brava預擴張技術+自體脂肪移植 進行 乳房再造

由於患者只需要再造單側乳房,所以我只給她佩戴了單側的Brava。Brava必須由專業醫生進行佩戴,需要隨時觀察乳房在負壓吸引下的擴張效果,要求患者一天至少佩戴10小時,帶滿一個月。


美國Brava是乳房的外部擴張器,使用醫學界盛行30多年的「組織擴張原理」,從外部給予乳房持久溫和的牽引力,誘導乳房組織自然生長,可使乳房容積得到有效增大,促進血管生長、脂肪成活率大大提高。這是佩戴後的效果圖。

一個月後…… 馬上就要為她進行脂肪移植手術了。為患者畫出脂肪注射範圍。

肚子上的畫線部位是吸脂區域。自體脂肪移植乳房再造不但安全、微創、無疤痕,而且可以把肚子上的脂肪去掉。達到瘦身豐胸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此外注射自體脂肪還可以松解手術疤痕。使外形更加美觀。

美國Brava輔助自體脂肪移植乳房再造的優勢


(點擊 橫屏 可以查看大圖)


術後效果需等待三個月後才可穩定,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一組圖片,那些乳腺癌患者...深受震撼!
    紐約國際時裝攝影師 David Jay(大衛·傑伊)用鏡頭記錄了乳腺癌患者重生後的影像。
  • [譯]乳房大小和乳腺癌有關係嗎:讓基因告訴你
    大數據文摘翻譯作品摘自:mediacenter.23andme.com編譯:崔浩 孫強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其他機構或自媒體轉載,務必後臺留言,申請授權導讀:根據 23andMe 2012年的研究報導,7個新的遺傳基因位點被確定與乳房大小相關,包括3個與乳腺癌密切相關。
  • 一組圖片,那些美麗的乳腺癌患者,深受震撼!
    攝影師 David Jay 在澳大利亞雪梨的新南威爾斯州開創了「疤痕項目(The Scar Project)」,拍攝了一系列描述年輕乳腺癌女性乳房切除後的圖片。中國不是乳腺癌的高發國家,但不宜樂觀,近年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卻高出高發國家 1~2 個百分點。有人說,乳房,在嬰兒 的眼中代表食物,在男人的眼中代表性,在醫生的眼中代表疾病。 乳腺癌並不可怕,重在預防。
  • 乳房自檢:你做得對嗎?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術的機率也相對較高」,促進會會員單位——安徽省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主任、乳腺中心主任王聖應說,「但是,在中國,只有20%的乳腺癌屬於早期。」       乳房出現異常,早期是可以通過自測發現的。
  • 姚貝娜乳腺癌復發陷入昏迷 乳腺癌自測轉起
    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連年增長,據資料統計,發病率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在婦女中僅次於子宮癌。它的發病常與遺傳有關,以及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我們總結出乳腺癌的一些自測方法,為了你愛的人轉,關注你愛的人的健康,那就是愛!乳腺癌發病原因1、遺傳因素:有研究發現,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需要強調的是,乳腺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症素質」的遺傳,乳腺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 觸目驚心的乳腺癌,這場裸胸展讓全世界人震撼!
    她們都患了相同的疾病——乳腺癌。 這個展,其實是由粉紅絲帶舉辦的「L⊙Øk at the breast·正視乳房」展覽。把患上乳腺癌後的樣子,重新賦予在名畫裡那些美麗的身體上,呈現在公眾面前。提早發現,對救治乳腺癌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粉紅絲帶」活動委員會才會踏遍全球,開設不同的活動,聯合品牌、明星,共同倡導女性們「關注乳房健康,儘早預防,儘早治療」。於是就有了這個非常用心的展。
  • 黃柏榮:乳腺癌的早期篩查
    第二屆中國乳腺外科手術學高峰論壇
  • 黃柏榮:乳腺癌的分子影像學篩查
    第二屆中國乳腺外科手術學高峰論壇
  • 生殖頭條女子自曬乳房照,救了很多女人的命!每個女人都該看看
    現年40歲的英國女子金凱德·金凱德日前在社交媒體上傳了一張自己乳房的照片,照片顯示,其乳頭周圍出現了紅色的疹子。
  • 【活著】24歲女孩患乳腺癌左邊乳房被切除,正在與病魔鬥爭!
    父母親自2002年下崗後,母親在家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父親則在涇源汽車站找了份臨時工的活維持生計。過完生日沒多久,媛媛總感到胸部有點痛,就在2月10日約了同事去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做檢查。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次進醫院,就是痛苦的開始。媛媛本以為只是小毛病,可是在婦科檢查了一天也沒有確切的結果,大夫建議她去腫瘤科做穿刺活檢看看。
  • 12種乳房改變,請儘早來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乳腺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兵河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健康的乳房,應是兩側位置、大小都要對稱,乳頭沒有異常分泌物,沒有腫塊,皮膚緊繃。一旦形態發生改變,可能預示某些疾病,女性要密切關注。
  • 少女胸痛查出乳腺癌,醫生感嘆:這東西看著漂亮,可毒性太猛
    醫生嘆了口氣,「這東西看起來很漂亮,但它的毒性太強,會悄悄地傷害人。」乳腺癌「愛」這四類人:類別1 :乳腺癌家族史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是由遺傳造成的。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在英國癌症研究所年會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如果人體的BRCA1和BRCA2基因發生突變,乳腺癌的風險將增加70 - 80 %。同時,還發現只有5 %的乳腺癌患者有這兩種基因突變。
  • 不敵病魔,瓊瑤女郎金鐘視後李麗鳳辭世!患乳腺癌竟變成這樣,震撼裸圖!
    >↑↑↑點擊上方藍字免費訂閱女性健康知識最近,娛樂圈中接二連三傳出噩耗,有不少的明星演員因患癌而永遠的離世,21日晚又一位金鐘視後李麗鳳因患乳腺癌離開人世父親去世後,她準備復出拍戲,還沒有開拍,卻查出自己患有乳癌第三期。為抗癌,她接受新式的紫杉醇化療,把30年的菸癮戒了,也不再喝咖啡,不幸的是,最終病魔仍然奪走了她的生命!說到乳腺癌,不由想到了梅豔芳、姚貝娜等人,同樣的風華絕代,同樣的光彩照人,可是,患了乳腺癌後還會是原來的模樣嗎?
  • 乳腺癌:兩類女性是高風險人群,3個致癌「幫兇」請小心
    患上乳腺癌之後,比較明顯的症狀在於乳房上出現結節、乳房出現橘皮組織、腋下出現腫塊等。在臨床上,有兩類人是乳腺癌的好發人群。1、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如果你的母親或奶奶、姥姥有乳腺癌病史,由於腫瘤的易感性,那麼你患上乳腺癌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 女子喝3年豆漿患乳腺癌?醫生:不是豆漿惹的禍
    近日,一則「寧波一女子講究養生,喝了三年自磨豆漿後查出乳腺癌」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不少女性一時「談豆漿色變」。
  • 醫生頭條|同胞四姐妹三人患乳腺癌!醫生有話說
    ,也是親姐妹,分別是家裡的老大和老小,令人驚訝的是,家中老二也曾是一位乳腺癌患者,一家四姐妹,三個患乳腺癌,陳家大姐在被確診乳腺癌時不禁疑惑:「為何乳腺癌偏要找上我家姐妹?」 三姐妹的主管醫生是乳腺外科樊帆主任醫師介紹說,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有200萬女性患乳腺癌,每26秒就有一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腺癌,嚴重威脅著廣大女性的健康。她特別提醒,乳腺癌有家族遺傳傾向,直系親屬裡有乳腺癌患者,其親屬得乳腺癌的機率很高。
  • 一起學醫學英語:乳腺癌篩查究竟值不值得?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乳腺鉬靶是最常見的篩查乳腺癌方法。有證據表明,它能降低50-69歲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但是鉬靶本身也可能帶來一定傷害,包括檢測出對生命無威脅的無臨床意義的癌症(過度診斷)。40至49歲婦女的乳房X光檢查的益處尚不確定。臨床乳腺檢查(CBE)尚未作為獨立的篩查試驗進行研究。乳房自我檢查已被證明對降低死亡率沒有好處。
  • 查乳腺腫瘤:選超聲檢查還是乳房X線攝影?
    最新研究顯示,超聲檢查與乳房X線攝影對於檢測乳腺癌來說似乎有同等效應。
  • 數字材料:乳腺癌放療後胸壁巨大缺損的修復重建手術
    今天的患者為乳腺癌術後放療導致的胸壁缺損患者。我們首先切除了所有的壞死組織和結構,然後利用數字材料進行重建,獲得了滿意效果。此次手術再次體現出數字材料的優越性。我們的經驗表明,在進行胸廓骨性結構修復的手術中,該材料是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