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PM國際私人醫療】CCTV告訴你 :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2021-02-25 IPM國際私人健康行

癌症,每年有160萬人死於癌症,女性腫瘤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


在美國,從2000年開始推廣基因檢測,直腸癌、乳腺癌發病率下了70%—80%……

例如

A、容易得紅斑狼瘡(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的人群不能濫補提升免疫力產品。

B、容易得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人群不能濫用維E。

C、容易得條件性壞血病、泌尿系統結石的人群不能過量服用維C。

D、容易得乳腺癌的人群不能濫服提升雌激素藥物或滋補品。


濫用藥物容易引起藥物中毒或誘發疾病,例如

A、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不能打葡萄糖,即使在未發病時,血糖檢測處於正常值,也不能打葡萄糖,容易引發糖尿病。但往往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糖尿病的易感患者,以為血糖檢測正常就是正常的。

B、容易得白血病的人群不能濫用青黴素和頭孢、先鋒類的藥物。

C、慶大黴素代謝能力弱的人群不能濫用慶大黴素,會導致耳聾,千手觀音的表演者,有80%是因為濫用藥物導致的聾啞。

例如

容易得白血病的人要遠離這些環境:新車含有大量的甲醛,新裝修的房子也含有大量的甲醛和乙苯,高檔的大理石有輻射,就連顏色鮮豔的衣服裡也含有甲醛,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環境汙染,就是這些汙染因素就會導致白血病易感人群發病。


例如

容易得心臟病的人只需在臨睡前服用半片阿斯匹林,就能避免患病,如果高秀敏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就不會英年早逝。

例如

A、臨床有很多病人是直腸癌卻被當成是痔瘡來治。


B、傅彪肝癌發病前半年的體檢還表明只是脂肪肝,而半年後卻成了肝硬化晚期。


常規體檢遠遠不能包括所有的疾病,而一個普通人在身體沒有異常的情況下通常只要求做常規體檢,但很多情況下,自己沒有察覺並不等於就是健康沒有出現問題,等到發覺了,可能已經是中晚期。做了基因檢測,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疾病易感基因做針對性的體檢,而不是盲目地去做體檢。

總結

1、基因檢測可以了解自身遺傳背景,檢測身體與疾病相關的易感基因,使人們能預測身體患疾病的風險;

2、基因檢測避免盲目補充保健品,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基因檢測可以指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不良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

4、基因檢測可以做到疾病的早知道、早預防、早治療,主動把握健康。

來源:洞見社會

閱讀是一種成長,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想要了解我公司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公眾平臺。

關注方式:

1.長按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2.直接長按微信號:usipmgroup,進行複製,回到微信主界面,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即可關注!

本文編輯微信號:haichao-1979

相關焦點

  • CCTV中央電臺告訴你 :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癌症,每年有160萬人死於癌症,女性腫瘤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 在美國,從2000年開始推廣基因檢測
  • 精準醫療翻轉診斷! 貧血女基因檢測發現誤診40年
    一名40歲女子從小被診斷為重型地中海貧血及血小板過多症,後來並被切除脾臟及長期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進一步做全外顯子基因體定序
  • 鵾遠基因和Med Data Quest聯合舉辦第二屆國際精準醫療研討會
    2016年2月1-3號,由Med Data Quest公司和鵾遠基因(Singlera Genomics)公司在美國聖地牙哥La Jolla海灣聯合舉辦了第二屆國際精準醫療研討會
  • 癌症基因檢測:為何火熱?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吸菸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一小部分人得肺癌?相同部位的腫瘤採用相同的化療方案,為什麼有的人明顯好轉,有些人卻毫不見效? 「很多研究都在取得日新月異的進展,只要將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與社會性預防措施結合,癌症就不再可怕,真正成為可防可治的疾病。」馮玉梅教授說。 前沿科學高大上?它能造福每個人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高大上的科學,與我們普通人有關嗎?
  • 癌症基因檢測:你了解嗎?
    臨床醫生在腫瘤治療中發現,人體腫瘤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部位的腫瘤,治療效果和方法也應因人而異,這種因人、因病而採取的不同疾病治療方法稱為「個體化治療」。因此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只有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實施個體化治療,才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選擇合適他們的藥物。
  • 倒計時2天丨又一撥專業觀眾將出席7月北京國際高端健康醫療展
    、浩澤淨水、馨宇諾、上海健悅生物、泰國抗衰老中心、烏克蘭幹細胞、土耳其醫療旅遊、德國鮮活細胞治療中心、美國AA SURROGACY 、法國C3 Medical、GSD醫院集團、新視野國際、美國夢美HRC生殖醫療集團、美國費城生殖醫療中、臺灣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美亞國際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攜最新產品和科研成果亮相。
  • [譯]乳房大小和乳腺癌有關係嗎:讓基因告訴你
    大數據文摘翻譯作品摘自:mediacenter.23andme.com編譯:崔浩 孫強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其他機構或自媒體轉載,務必後臺留言,申請授權導讀:根據 23andMe 2012年的研究報導,7個新的遺傳基因位點被確定與乳房大小相關,包括3個與乳腺癌密切相關。
  • 美國要將中國隔離在國際網際網路之外,只差斷根伺服器了?答案來了
    在這裡,筆者想反問一句:如果美國真的能對中國也辦得到,它為什麼沒做?至少也拿這個掐脖子的事情,每年來敲詐中國個千八百億。 < 原理 > 電話問世之初,如果你要打電話,你得將電話先打到服務臺,告訴接線員你要打給誰,接線員根據你說的名字,將你的線路插到對應插口上,這樣線路通了你們就可以通話。
  • 基因檢測:5名乳腺癌患者全攜帶「乳腺癌突變基因」
    基因檢測。  此次檢測對於患者了解其基因信息與其所患乳腺癌的致病關係,和指導患者健康親屬在預防乳腺癌上有重要指導作用。  2013年5月14日,好萊塢知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對外公布,通過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遺傳了突變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s,使其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
  • 基因檢測行業分析:2016國內主要企業一覽表
    上遊儀器已然被少數幾個公司所壟斷,中上遊的試劑盒產品並不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當然如果能在建庫環節和捕獲環 節形成明顯技術優勢,或者是開發出效率更高的工具酶,也是很有發展前景的),而且高通量基因檢測試劑盒的審批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未來可能參照美國 CLIA認證的方式,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以LTDs自製試劑的形式使用,但是不通過藥監局的審批就無法對外銷售),醫院樣本量有限,先進入的肯定會佔據諸 多優勢,NIPT
  • 郭臺銘宣布:免費支付癌症患者基因檢測費用 攻克癌症
    2017年5月13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出席永齡健康基金會公益活動永齡華人抗癌聯合行動時宣布,永齡健康基金會在未來10年將免費支付乳癌、血癌患者基因檢測臨床研究計劃郭臺銘在3月12日特別在永齡健康基金會宣誓與臺大、華大基因、Nantworks、HudsonAlpha 合作共組抗癌聯盟,一起攻克乳癌。
  • 【唯託國際】泰國康民醫院——為你私人定製,給你五星級的享受.
  • 基因科普:一讀秒懂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若夫妻其中一方為地貧攜帶者,則下一代有1/2的機會成為地貧基因攜帶者。若夫妻雙方皆為同型地貧攜帶者,則下一代有1/2的機會成為地貧基因攜帶者,1/4的機率患地中海貧血。輕型地中海貧血症主要遺傳了父親或母親的異常基因,一般都沒有特別明顯病徵。而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則遺傳了父母雙方的異常基因,會嚴重貧血。重型α-地貧會引起胎兒水腫症,導致孕婦新生兒死亡率增加;重型β-地貧胎兒出生時與正常胎兒無異,到3-6個月時就會逐漸出現嚴重貧血,如果不治療,一般5歲左右死亡;中間型地貧患兒需經常輸血,長大基本喪失勞動力,生存質量明顯下降。
  • 精準醫療:概念很美,現實很冷
    在此之前,歐巴馬表示美國將投入2.15億美元在一項精準醫療項目,該項目將收集至少100萬志願者的基因信息,試圖找出基因分析與精準治療、用藥、疾病風險評估、新生兒缺陷評估方面的聯繫。政府支持必將推動一輪新的行業熱點,比如基因測序、大數據分析、個性化用藥、新生兒基因檢測等。
  • 一直被說是ABC的我,基因檢測下來居然是1/10的日本人??
    我周圍好幾個朋友都跟我做了一樣的基因測試,好像就我做出來結果最神奇了。10%的日本人基因?!還有藏族基因?!而且我爸媽居然是北方漢族?蛤?!說好的祖傳三代上海土著呢……我媽表示她拒絕 哈哈哈哈,整個檢測過程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方便的追蹤到,查起來很方便!
  • 報名啦丨林光明 領導力基因:為什麼別人願意追隨你
    【時間】2015年10月14日(周三)晚20:30-21:30【地點】海韻青創真英雄群【主題】領導力基因:為什麼別人願意追隨你勵衿領導力諮詢董事總經理;曾任光輝國際(Korn/Ferry)人才與領導力諮詢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美世諮詢(Mercer)人力資本諮詢業務大中華區總經理、合益集團(Hay Group)資深顧問;Leadership Excellence、《哈佛商業評論》專文作者,《商業評論》編委會成員,並榮膺其「十年來最具洞察力和啟發性的十佳作者
  • 【倒計時22天】P4 China 2016(北京)國際精準醫療大會演講嘉賓重磅來襲
    與精準醫療前沿齊頭並進我國精準醫療的發展,主要由分子診斷、基因測序等頂尖技術,免疫治療,藥物開發等前沿探索構成。對現有的診斷、治療模式進行創新改變,這無疑將是醫學發展的一場變革。在此大環境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和上海商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了P4 China 2016(北京)國際精準醫療大會。大會將在12月16日-18日,北京萬豪酒店聚集50多位海內外精英代表,600-800位行業高端參會者共話政策指導、分子診斷、免疫治療、新藥研發等熱點話題。與精準醫療前沿齊頭並進,我們在行動!
  • 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真的可行嗎?
    去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一時間「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成為覆蓋全球的熱門話題。隨後,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將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美國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戰略。與以往在科技前沿步伐稍顯緩慢不同,中國政府在精準醫療的發展方面緊跟國際速度。
  • 基因檢測:肚子變大變硬當心胃腸長瘤
    據了解,腫瘤小於2cm,對相關臟器功能影響小者可考慮手術切除;若腫瘤位於食管、十二指腸、空腸近端和直腸,手術可能涉及開胸、胰十二指腸切除、腸繫膜上血管游離困難和需要做人工肛門等,可考慮內鏡活檢並定期隨訪,如腫瘤有增大要考慮手術。
  • 科技|美國:全球首例!基因改造人
    在最近一次採訪中,Zayner博士聲稱,人類是「自身基因組的奴隸」,他相信,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推廣普及,人類將演變為新的物種。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曾警告,未經監管機構批准出售基因療法產品是違法行為。儘管如此,Zayner仍然在網上出售一些基本的基因工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