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胰腺癌研究重大發現!基因複製或能解釋胰腺癌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2021-02-15 細胞

胰腺癌是全球範圍內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症,遺傳改變或能解釋胰腺癌為何極具侵襲性,而且胰腺癌的早期轉移常常並不會被察覺到,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癌症進化過程中所發生的特異性地基因擴增或許就能夠解釋胰腺癌的這些特性,相關研究獲能幫助研究人員理解胰腺癌發生的基本原理。

圖片來源:www.1ohww.org

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並不清楚胰腺癌多種特性之間的關聯、比如侵襲性、基因組突變等,此外,相比其它類型癌症而言,胰腺癌的轉移速度往往非常之快,因此研究人員也並不清楚該疾病所發生的遺傳性原因。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利用胰腺癌小鼠模型進行研究,研究者詳細闡明了腫瘤發育過程所涉及的分子通路,同時也理解了胰腺癌特性產生的機制。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小鼠機體KRAS基因的一個拷貝進行了突變,該基因在細胞增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而且其在90%的人類胰腺癌中都處於活性狀態,這種基因常常被稱之為癌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癌症的早期階段突變的基因仍然會發生複製,而且在沒有加倍複製突變KRAS的腫瘤中,研究人員發現其它癌症基因或許會進行複製。

研究者Sebastian Muller說道,由於存在額外的基因拷貝,因此細胞常常會放大生長信號,目前研究人員並未考慮過腫瘤發生期間劑量放大的模型,當突變的KRAS拷貝數量發生增加時,腫瘤的侵襲性和轉移能力同樣都會增加。

內源性保護機制的阻斷能幫助確定癌症的進化

正常情況下,健康細胞擁有自身的保護性機制來抑制突變發生積累,因此細胞到底是如何產生這種劑量放大效應的呢?研究者指出,小鼠模型能夠幫助我們在分子水平下觀察並且實驗性地回顧癌症發生的複雜過程,即從健康細胞到癌症前體、再到惡性腫瘤,最後擴散到其它器官中等。

當KRAS突變被誘導後,我們所熟知的腫瘤抑制基因的突變也會發生,健康的細胞中擁有一系列諸如這樣的保護性基因來抑制癌症發生,研究者發現,突變的KRAS基因或其它癌症基因會被放大,而這依賴於腫瘤抑制基因是否會被影響,以及其功能被損傷的程度。

解釋癌症發生的關鍵階段

僅當細胞嵌入的保護性機制被關閉後,劑量放大效應才會在腫瘤最終形成時發生,細胞所遵循的途徑,以及哪些基因參與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胰腺腫瘤的特徵。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提出的劑量放大模型首次能夠幫其鑑別遺傳性模式,從而來解釋腫瘤的侵襲性和轉移性;最後研究者Roland Rad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或許能夠提示腫瘤發展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時該原則在其它癌症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探索癌症生物學中的新觀點,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等其它癌症的新型治療策略。

原始出處:Sebastian Mueller, Thomas Engleitner, Roman Maresch, et al. Evolutionary routes and KRAS dosage define pancreatic cancer phenotypes. Naturevolume 554, pages 62–68 (01 February 2018) doi:10.1038/nature25459 

Cell:細胞治療領域觀察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高能提醒:胰腺癌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在和張先生聊天中得知,病人經營著近百人的工廠,工廠才擴建起步,全公司的員工還等著他。同時他是家裡主要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妻子懷有七月身孕。工作和生活的重擔全壓他一個人身上。雖然知道胰腺癌不好治療,張先生仍然不想放棄生存的希望。由於病人腫瘤包繞血管,手術可能性比較小,其餘治療也不佳。病人四處求醫無門之際,經醫生推薦到我院。
  • 腫瘤標誌物小科普:從CA199水平看胰腺癌
    CA19-9 正常胰,膽管細胞,胃,結腸和唾液腺上皮細胞均可表達,血清正常值小於37U/ml,是由單克隆抗體116NS19-9識別的抗原成分,即涎酸化的Lewis a血型抗原(sialosyl-fucosyl-lactote-traose),為迄今為止報導的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誌物。
  • 研究證明:熬夜會丟失你的抑癌基因,促癌蛋白c-myc產生
    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目前發現了或許可以解釋此風險增加的關聯。 在人類和大多數其他生物體中,由光支配的生物鐘,通過控制細胞活動來調節人體生理的關鍵方面,這些細胞活動包括新陳代謝和細胞分裂。在小鼠研究中,MIT的研究小組發現在控制細胞生物戒律的基因中,有兩個基因也具有作為腫瘤抑制子的作用。
  • Nature:癌細胞壓力和細胞自噬存在關聯
    這些應激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例如細胞環境中的過氧化物刺激、細胞核變異,同時細胞之間的接觸抑制消失導致細胞分布過密而供氧和能量物質不充分。 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癌細胞在應激環境下會激活細胞內應激壓力反應相關的信號通路來維持細胞代謝的動態平衡,通過這種策略可以保持細胞的持續存活。而細胞內的自噬作為一種主動性的細胞應激壓力反應方式,對於腫瘤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 重大發現:癌症為什麼會轉移?
    但是,即使癌症早期被檢測到並被移除,腫瘤細胞也可能已經在血液和淋巴管中循環,或者隱藏在身體的其他部位。轉移癌的出現,可能是在第一次治療數月後,也可能在數年之後。在這期間,人們往往不知道癌症還在「潛伏」,當發現明顯的轉移性癌症狀時,這個時候也就用到了那個能讓人驚悚的詞——晚期腫瘤。
  • Nature:解開抑癌基因RB長期謎題
    由於研究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是響應RB1單基因突變而形成,它對了解癌症起特殊的作用,證明了某些細胞離發展成為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只有一步之遙。洛杉磯兒童醫院視覺中心(CHLA)的David E. Cobrinik博士和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同事們一起,解答了一個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RB1突變為何會主要引起視網膜而非其他細胞類型腫瘤。
  • Nature:糖尿病研究重要發現
    PDF原文下載方法:首先關注本微信號,然後回覆:「糖尿病123」就可以獲知下載地址和密碼了最近,美國Cedars-Sinai 醫學研究中心帶領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一個新的遺傳突變,似乎能保護人們遠離2型糖尿病。
  • 日本知名聲優因胰腺癌去世 曾為《鋼鐵神兵》《蠟筆小新》等知名動畫配音
    當地時間12月8日,據外媒報導曾為動畫《鋼鐵神兵》、《蠟筆小新》等知名動畫以及影視劇配音的日本演員佐久田脩,於12月4日因胰腺癌不幸去世,享年62歲。12月8日,佐久田脩所屬的經紀公司在其官網上公布了這一不幸的消息,大意是:「敝社所屬演員佐久田脩因為胰腺癌已經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治療。他於2020年12月4日晚11點59分不幸去世,享年62歲。
  • 癌症基因檢測:你了解嗎?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 ,關注我們吧。 1基本簡介癌症發生的機制非常複雜,對於不同癌症甚至患有相同癌症的患者,導致癌症發生的分子機制和組織病理通路都不盡相同。臨床醫生在腫瘤治療中發現,人體腫瘤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部位的腫瘤,治療效果和方法也應因人而異,這種因人、因病而採取的不同疾病治療方法稱為「個體化治療」。因此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只有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實施個體化治療,才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選擇合適他們的藥物。
  • 暨南大學研究:在18種即食食品中均發現了多藥耐藥性基因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肉類、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不僅是抗生素耐藥性基因(ARGs)和AR細菌的貯存庫,而且通過直接接觸或食用受汙染的食物,環境和人類之間在傳遞ARGs和AR細菌。當地時間10月22日晚間,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由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日本大阪府立大學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中國南方的18種即食(RTE)食品樣本中全都發現了多藥耐藥性基因。
  • [譯]乳房大小和乳腺癌有關係嗎:讓基因告訴你
    這些研究結果是由23andMe調查了16175名歐洲血統的女性客戶後分析所得結果,調查問卷中包括罩杯大小和胸罩帶大小等數據,然後將這些和數百萬的SNP遺傳數據做關聯分析。分析樣本中控制了年齡,遺傳血統,乳腺手術,母乳餵養和妊娠史等指標。
  • 新加坡歷來唯一獲米其林三星的餐館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因胰腺癌病逝,享年73歲.
    新加坡最大中文生活門戶微信:sgcn_com  QQ:1390086據法國媒體費加羅報(Le Figaro)報導,法國名廚侯布雄6日不敵胰腺癌病魔侯布雄早前也在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開了兩家餐館Joël Robuchon Restaurant和L'Atelier de Joël,它們連續兩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別榮獲米其林三星獎和米其林二星獎。Joël Robuchon Restaurant也是本地歷來唯一一家獲米其林三星殊榮的餐館。
  • 選擇性交配:夫妻倆基因更相似?
    新的研究發現,人們在選擇配偶時更傾向於跟他們有相似基因的對象。這種影響是微妙的(其他部分的相似性,例如教育背景則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但重要的是,你要明白這種配對並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基因隨機性。遺傳效應可能會導致社會上的不平等。當今美國的社會制度可能無意中按照遺傳學對人們進行了分類,比如它會造成人們在DNA水平上的分離。當談到婚姻時,「鳥以群分,物以類聚。」
  • Nature中文摘要|05 November 2015
    is 『free to choose』 economic growth and fall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s澳大利亞能「自由選擇」經濟增長和減少環境壓力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7/n7576/full/nature16065
  • 基因測序發現:歷史上第一隻狗是友善的狼!
    進化成狗的狼祖先可能攜帶了某種基因突變,而這種突變讓它們更願意與人類交往。此外,同一種基因也能引起人類的過度社會化。
  • 你贊成放開人類胚胎基因研究的限制嗎?
    專家認為,隨著近期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深入,人們對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理解正在加深,這些理解可能在未來幾年對世界範圍內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礎。雖然存在種種限制,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有效推動人類胚胎發育學的研究。如果對於人類胚胎研究的限制可以進一步地合理放開,科學界將有望能夠取得更加重大的成果。
  • 狗狗複製場所,能讓你死去的愛狗重生!
    秀巖研究員暨發言人王在雄(Wang Jae-Woong)說:「這些人與他們的寵物有非常強烈的結合… 而複製提供一個心理上不同的選擇。傳統的方法是就讓它走,然後保留對它的記憶。」他們專攻牛和豬的複製做為醫學研究,也做品種保留,特別是發展做為疾病模型使用的基因工程動物。但是帶進來的多數客戶是他們的複製狗服務。從2006年起,他們已經複製幾乎800隻狗。
  • Nature:義大利學者報導基因甲基化缺失致癌症形成
    Oliviero研究員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證實DNA出錯並甲基化缺失是導致癌症的一個重要成因。人體每個細胞都含有完整的DNA基因,其不僅含有人體所有遺傳信息,而且基因中的所謂甲基基團是人體組織的必要成分。人體每個組織由特定屬性的組織特異細胞構成。基因選擇非常嚴格,如在腸細胞裡只有相應的基因目錄激活成為腸細胞。在基因調控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所謂的甲基基團,它通過酶的作用激活基因,這被稱為DNA甲基化。
  • 基因療法:囊腫性纖維化有希望
    一個改善的基因療法能治癒患有囊腫性纖維化(CF)的小鼠。來自CF病人的細胞培養物也對這種療法反應很好。這些令人振奮的結果來自於一項由位於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分子病毒學和基因治療實驗室組織的實驗。 囊腫性纖維化以及胰纖維性囊腫病是一種遺傳疾病,這種疾病會使體內黏液變濃稠,從而引起呼吸道和胃腸道的堵塞。這種症狀可被治療,但尚無治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