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義大利學者報導基因甲基化缺失致癌症形成

2021-02-15 細胞

 2017年2月22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義大利人類遺傳基礎研究所、德國萊布尼茨人體老化研究所Francesco Neri研究員和Salvatore Oliviero研究員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證實DNA出錯並甲基化缺失是導致癌症的一個重要成因。

人體每個細胞都含有完整的DNA基因,其不僅含有人體所有遺傳信息,而且基因中的所謂甲基基團是人體組織的必要成分。人體每個組織由特定屬性的組織特異細胞構成。基因選擇非常嚴格,如在腸細胞裡只有相應的基因目錄激活成為腸細胞。在基因調控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所謂的甲基基團,它通過酶的作用激活基因,這被稱為DNA甲基化。人體得癌症或患老化疾病時,正常基因片段的活性會出現錯誤,確切的過程和DNA甲基化的作用迄今還沒有被充分研究。

DNA甲基化作為基因啟動「開關」(啟動子)的功能已經為人了解,但為什麼單個基因內(所謂基因體)存在甲基基團迄今還不清楚。研究團隊首次證實,當基因體內的啟動子出現甲基基團損失,基因就會出錯。其結果是產生非正常蛋白質,幹擾正常細胞的構成,使細胞的功能和身份識別遭到大規模破壞,細胞變異並可能導致癌症,這就是DNA甲基化的一個神秘過程。

Francesco Neri博士在研究報告中稱:「這項研究結果之所以令人興奮,是因為我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癌細胞中的DNA很少甲基化,是它的缺乏導致基因處於非正常活性狀態,產生異常蛋白質,並使癌細胞擴散。」不同於DNA生命周期中的自然退變,那些DNA甲基化缺失出現的變化,原則上可以通過所謂的化學信使物質進行調控。Francesco Neri博士認為:「基因體沒有DNA甲基化,可能出現蛋白質變異,這是一個完全新的認識,這將為治療癌症提供新途徑。如果我們找到一種方法,能使甲基基團轉移到暴露的癌細胞DNA序列上,就有可能阻止癌細胞繁殖。」(來源:生物幫)

原文連結:

Intragenic DNA methylation prevents spurious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隨手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裡,讓更多朋友看到。

Cell:細胞治療領域觀察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Nature:解開抑癌基因RB長期謎題
    由於研究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是響應RB1單基因突變而形成,它對了解癌症起特殊的作用,證明了某些細胞離發展成為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只有一步之遙。洛杉磯兒童醫院視覺中心(CHLA)的David E. Cobrinik博士和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同事們一起,解答了一個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RB1突變為何會主要引起視網膜而非其他細胞類型腫瘤。
  • Nature中文摘要|05 November 2015
    Combinatorial gene regulation by modulation of relative pulse timing通過調控相對脈衝周期整合基因調控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7/n7576/full/nature15710
  • Nature:癌細胞與免疫系統玩躲貓貓遊戲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荷蘭癌症研究所和丹麥赫勒福醫院(Herlev Hospital)的研究人員發現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發起的免疫反應,新形成的腫瘤細胞很少含有或甚至沒有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的新抗原。這就是腫瘤如何逃避免疫檢測的方式。然而,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也能夠學著識別這些新抗原。
  • Nature:胰腺癌研究重大發現!基因複製或能解釋胰腺癌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小鼠機體KRAS基因的一個拷貝進行了突變,該基因在細胞增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而且其在90%的人類胰腺癌中都處於活性狀態,這種基因常常被稱之為癌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癌症的早期階段突變的基因仍然會發生複製,而且在沒有加倍複製突變KRAS的腫瘤中,研究人員發現其它癌症基因或許會進行複製。
  • 【Nature子刊】新進展:血液檢測能夠準確鑑別不同類型的腦腫瘤
    德•卡瓦略博士的實驗室專門研究一種名為DNA甲基化的表觀遺傳修飾,它在細胞內基因表達的調節(開啟或關閉基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癌細胞中,DNA甲基化模式被破壞,導致不受控制的癌細胞生長。德•卡瓦略博士表示,「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繪製表觀遺傳修飾圖譜的可能性,結合強大的計算方法,已經把我們帶到了這個臨界點,通過分析表觀改變和基因突變來描述腫瘤的分子特性,讓我們對腫瘤的改變特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並為更具體、更敏感和不確定腫瘤的測試提供了可能性。」
  • 鵾遠基因和Med Data Quest聯合舉辦第二屆國際精準醫療研討會
    生物製藥、基因測序以及風險投資研究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對醫療生物技術領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MDQ & SGI總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高遠博士向參加會議的代表致歡迎詞本次活動到場了近一百位中美兩地的知名學者和專家, 此外還特別邀請十幾位演講嘉賓,如松禾資本董事長羅飛,Kaiser Permanente首席醫療信息官、醫療總監John Mattison博士等 。
  • 基因解碼:量身訂做癌症治療
    鄭安理說,這顯示癌症往往不只1種基因突變在主導,必須嘗試不同的治療組合;且愈來愈多與癌症相關的生物標記被發現,有助於把患者量身分類,對應到更合適的藥物,而不是亂槍打鳥。鄭安理以鑽研多年的肝癌為例,分子診斷就分為11種,既有的1種標靶藥物無法符合全部患者的需求,需要藥品組合較多的藥廠來投入試驗,透過基因檢測配對患者,把對的藥給適合的患者,才能加快朝個人化治療來邁進。
  • 【老外看中國】義大利學者:中國經濟增長史無前例(中英雙語)
    通過這個比喻,習近平主席強調了多邊主義所帶來的好處,與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開始出現的新保護主義立場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中國對多邊主義的堅持,使中國成為歐洲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重要夥伴。2018年,中國成為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也是歐盟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在歐盟成員國中,義大利與中國的合作位居前列。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據人民網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據人民網深圳今日(26日)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劍橋大學學者:美洲原住民擁有近似祖先
    有學者認為他們屬於另一個已經消失的族群,但是實際上基因測序顯示這兩位古代居民的基因更接近當代美洲原住民,而不是目前所知的其他古代族群和當代族群。因此,可以說當代美洲原住民擁有近似祖先,他們的祖先很可能是冰河時期遷入美洲的古代狩獵採集者。
  • 義大利國家電視臺報導了Esti市長被告事件
    昨天義大利多個城市的市長給我發了私信,私信的內容大致上都是,支持我們起訴Esti市長。昨天下午,義大利國家電視臺Rai得知了這件事情後,給我打了電話,並且在昨天晚上(2020年2月16日)19:30的Rai 3的TGR-Lombardia新聞直播上報導此件事件。
  • 英國限制中國學者入境?我使館回應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2月3日消息,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媒體報導中國學者將被限制進入英國答記者問
  • 基因解密了:毛利人的家鄉,是來自於臺灣!
    毛利人起源的基因線索,就在臺灣原住民身上!根據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的生物學博士 Geoff Chambers 的研究發現,許多臺灣原住民及其他亞洲大陸的民族,都有兩條對應酒精反應的基因;然而一些臺灣原住民卻僅有一條此基因 ── 而這項特徵,恰恰與毛利人相同。我們認為一條基因,正是當毛利人的祖先在離開臺灣時所遺失的。」Chambers 說。
  • 基因療法:囊腫性纖維化有希望
    一個改善的基因療法能治癒患有囊腫性纖維化(CF)的小鼠。來自CF病人的細胞培養物也對這種療法反應很好。這些令人振奮的結果來自於一項由位於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分子病毒學和基因治療實驗室組織的實驗。 囊腫性纖維化以及胰纖維性囊腫病是一種遺傳疾病,這種疾病會使體內黏液變濃稠,從而引起呼吸道和胃腸道的堵塞。這種症狀可被治療,但尚無治癒方法。
  • Nature Medicine:華人學者發現BRAF突變黑色素瘤抵抗靶向治療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找到了可能與治療抵抗相關的STAG2基因突變,但是在他們的體系中找不到任何可能的STAG3突變,回顧之前發表的一項BRAF抑制劑治療的研究發現在治療前樣本中存在一些STAG3突變,而攜帶這些突變的腫瘤會在治療之後很快出現抵抗。隨後研究人員利用黑色素瘤細胞系和腫瘤移植小鼠模型發現敲低任何一種蛋白的表達都能降低對BRAF抑制劑的敏感性,這種作用由MAPK信號途徑的重新激活所介導。
  • 基因檢測行業分析:2016國內主要企業一覽表
    400-736-166,http://www.kindstar.com.cn/  達安基因臨檢中心(達瑞),6臺Proton,1臺PGM,1臺專門做SNP和甲基化的MassARRAY(SEQUENOM),1臺HiSeq,1臺MiSeq。
  • 骨生物學進展:瘦素受體通過調控成人骨髓中的間充質細基質細胞促進脂肪形成、減少骨形成
    1、在肢芽幹細胞中條件性敲除瘦素受體後,四肢骨骨形成增強、脂肪形成減弱,同時骨折癒合加速;2、瘦素/瘦素受體信號通路通過骨髓中的間充質間質細胞響應飲食和肥胖,調控脂肪形成和骨形成;3、瘦素/瘦素受體通過激活Jak2/Stat3通路,調控骨髓中間充質間質細胞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