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年輕胰腺癌患者已經不在少數。我們拿一病例進行舉例。張先生37歲,核磁共振顯示胰腺體部直徑3釐米左右腫瘤。
在和張先生聊天中得知,病人經營著近百人的工廠,工廠才擴建起步,全公司的員工還等著他。同時他是家裡主要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妻子懷有七月身孕。工作和生活的重擔全壓他一個人身上。
雖然知道胰腺癌不好治療,張先生仍然不想放棄生存的希望。由於病人腫瘤包繞血管,手術可能性比較小,其餘治療也不佳。病人四處求醫無門之際,經醫生推薦到我院。
無獨有偶,我們接診的一位36歲患者,是一位媽媽,孩子還小,而此時的她正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孩子、老公、父母都需要她。
還有一位患者年近27歲,總覺得自己肚子有些不舒服,一查CA199高達1000……
面對越來越多的年輕患者,我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普及胰腺癌的相關知識,讓大家不要對胰腺癌掉以輕心。
先從大數據看,胰腺癌確實呈現年輕化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大)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胰臟癌在全球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於過去十年均呈上升趨勢,胰臟癌在部分國家或地區的50歲以下人士當中,也越來越普遍。由於缺乏適當的篩查和診斷方法,加上胰臟的位置隱密,難以抽取活組織檢查,而且胰臟腫瘤具侵略性,對放射治療或化療反應不大等特質,都是造成胰臟癌治療相對較低的原因。
以往,胰腺癌多見於45歲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來,因為工作壓力大、環境汙染、飲食結構和習慣改變等原因,胰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女性發病率也逐漸增長,年輕人患胰腺癌通常惡性度更高,預後更差。
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也缺乏典型症狀,與胃炎、膽囊炎、消化不良的症狀很像,有的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吃飯時腹痛等症狀,這常會和胃病混淆。
只有到了晚期,增大的腫瘤壓迫到周圍神經,引起劇烈疼痛,患者出現體重下降或出現黃疸時,才會被發現,正因如此,胰腺癌一旦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
文章起始提到的張先生就是腫瘤包繞血管失去手術機會,但通過順利進行的聚焦超聲消融手術,病人目前感受非常好。術後複查,消融範圍大約70%。
病人術後聯合其它綜合治療,應該能對胰腺腫瘤有一個很好的控制。至少希望滿足他看到妻子肚子裡寶寶出生。
雖然胰腺癌患者一旦被確診後,治療效果並不樂觀,但並不意味著束手無策。胰腺癌的突破要在預防上下功夫。除了高危人群,健康人群也不能覺得「高枕無憂」,有必要了解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上腹部不適及隱痛等常見的症狀,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相關必要的檢查。早期發現,儘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