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不同,中國社會結構導致女性青少年自殺率高於男性
近日,歐美專家聯合發布了 2003-2014 年全球青少年自殺趨勢報告。報告指出,雖然過去 20 年,全球青少年自殺率逐漸平穩並呈下降趨勢,但青少年自殺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女性更易出現自殺想法和嘗試行為,而男性自殺死亡率明顯高於女性。此外,本地和土著少數民族青少年自殺風險明顯高於一般同齡人。作者強調,通常那些最需要心理醫療服務的人,卻最少得到治療。( QJM. 2015 年 1 月 31日在線版)
報告顯示,全球15~19歲自殺死亡者的男女性別比例為 2.6:1,而中國的性別趨勢卻完全相反,女性自殺率是男性的1.6倍,農村是城市的3倍。這與其社會結構及性別衝突有關,而中國農村地區易於接觸殺蟲劑等毒藥,也為女性高自殺率提供了現實條件。
此外,研究者認為,年輕女孩自殺率上升與其社會地位低所產生的抑鬱、無助感有關。這種心理境況來自於中國的社會經濟情況。在中國,年輕男性的社會價值普遍更高,因此其對自身地位的安全意識也更強。而年輕女性在面對現代性別平等觀念與傳統父權文化的衝突時,顯得更緊張、焦慮。
因此研究者提出,未來研究應更加關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文化因素,進而更了解造成自殺的原因。自殺者性別和種族的差異,根植於文化、歷史、心理、生活關係及社會經濟情況。但全球均存在缺少針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政策,這將妨礙醫療發展和自殺預防。但最重要的是,臨床醫生應全面看待年齡和性別的影響,並應用文化特點指導治療。
轉載請註明醫師報
關注醫師報微信: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字體「醫師報」。
同時,也請您關注醫師之家中國醫師協會官方微信,微信號:CMDAWEIXIN。
歡迎訂閱醫師報:
郵發代號:1-351;
刊期:周報,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諮詢電話:010-5830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