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個人在朋友圈轉發分享
如需平臺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儘管心臟疾病仍是全球各國「頭號」致死疾病,排在第二位癌症之前,但心臟癌症卻極其罕見。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或許只會遇到一次這樣的病例。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心臟的特殊結構所致。
儘管心臟疾病是全球各國的「頭號」致死疾病,排在第二位的癌症之前,但心臟癌症卻極其罕見。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每10萬人中僅有1.38人發生原發性心臟腫瘤。
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一位62歲名叫米切爾女士正忍受著難以言表的疲勞,這種折磨甚至超越了疲倦本身。每天下班回家後,她沒有任何精力做事情,這種不適感已經持續了多年。
米切爾看了一位又一位專科醫生。進行壓力測試、睡眠呼吸暫停評估和其他檢查等等。後來醫生又讓她做膽囊CT掃描。也正是這個檢查,影像科醫生在她的心臟上發現了一個腫塊。原來是一個直徑約4cm壁球大小的腫瘤。2009年3月,她接受了手術治療切除了心臟腫瘤。
密西根大學弗蘭克爾心血管中心心臟腫瘤學專家萊亞博士說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可能只會遇到一次這種病例。大約75%的心臟腫瘤屬於良性,這意味著心臟腫瘤極少」癌變「。
但是,從肺、乳腺或身體其他部位擴散到心臟的癌症更為常見。當腫瘤在心臟中開始生長時,很可能是基因突變所致,因為心臟不是癌症生長的常見」場所「。
密西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主任舒策博士認為:這種奇特現象是因為心臟組織的特殊結構所致。
舒策博士說:心臟組織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這種組織的癌症十分罕見。相反,癌症通常生長在前列腺、乳腺、結腸、胰腺、胃、食道或皮膚等器官的上皮組織結構中。
心臟器官更容易患血管性疾病,比如說,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和高血壓症等。因為心臟功能依賴於血液流動,同時,心臟也容易受心肌或泵血功能疾病以及影響其電生理改變的作用。
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心胸外科裡爾登教授認為:因為大多數心臟腫瘤屬於良性的,因此,通常可採用手術治療。如果不及時手術,很可能會因為腫瘤組織脫落而引起中風等併發症。
如果是惡性心臟腫瘤,則可以通過精準化療或手術治療,有時根據腫瘤類型採取聯合治療措施。
文章開始時那位米切爾女士在接受良性腫瘤切除手術後並發了房顫。由於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血栓,因此,她又接受了一種心臟植入裝置的治療,目的是防止血栓進入大腦而引起中風。
近日,全球醫生組織啟動籌建」罕見疾病遠程醫療諮詢服務平臺「。該項目將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及其臨床中心共同合作。
重點是通過建立」遠程醫療二次建議諮詢「方式獲得全球範圍內罕見疾病專家協同合作。首選領域是兒童罕見疾病。
歡迎業界同行參加合作:聯繫微信GlobalMD
通過全球醫生組織國際協作平臺和國際醫學中心將聚集全球範圍內專家資源。
相關內容:
《循環》公布最新版房顫疾病診療和保健指南
美國遠程醫療協會: 如何借鑑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模式
醫學界開始爭議有必要稱低風險腫瘤為「癌症」嗎?
日本批准重新編程幹細胞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基因編輯雙胞胎不是為抗HIV,或許是創造最強大腦
想和網際網路+遠程醫療大咖們聊聊
如何建「網際網路醫院」嗎? 一起來吧!
全球醫生組織誠邀您參加2019年美國遠程醫療協會(ATA)年會!期間,安排考察梅奧診所、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內穆爾森兒童中心和邁阿密大學急救中心等網際網路+遠程醫療項目和管理模式;與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業界大咖洽談合作。
聯繫人:
周老師13811648700 或加微信Global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