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資料
22例男性患者(重症中毒11例,輕症中毒3例,臨床醫學觀察8例)。
臨床表現
重症患者臨床表現:3例送我院時已心跳、呼吸停止,經心肺腦復甦治療無效死亡;
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史,時間為15-45分鐘。
輕症患者臨床表現為:明顯的胸悶、氣急、咳嗽,但痰少,胸部壓迫緊縮感,並伴有陣發性的頭痛、頭暈。
臨床醫學觀察者均有呼吸道刺激症狀,如輕度咳嗽、胸悶等。
治療措施
3例來我院已心跳、呼吸停止,給予氣管插管、心肺腦復甦,經搶救無效死亡。其餘19例患者給予琥珀酸氫化可的松(80~240 mg)或地塞米松(10-30 mg)靜脈用藥,同時納洛酮2 mg靜脈給藥,
急診高壓氧治療:純氧艙,1.5ATA,洗艙5分,升壓10分,穩壓吸氧60 分(氧濃度控制在98%-100%),減壓15 分,每天2次。
臨床預後
所有重症患者住院治療10天後出院;8例醫學觀察患者入院後第2天出院;3例輕症患者高壓氧治療3天後出院。
隨訪3個月,所有患者均無明顯後遺症。
急性二氧化碳中毒的搶救關鍵
(1)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遠離洩漏源。
(2)在急診第一時間進行高壓氧治療。
(3)早期、足量、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
(4)應用心肌保護藥物。
對應發病機制
(1)高濃度二氧化碳進入呼吸道,可直接麻痺延髓的呼吸中樞,引起支氣管痙攣,產生大量分泌物堵塞氣道。
(2)窒息性氣體中毒的主要致病環節是引起機體缺氧。
(3)高濃度二氧化碳刺激氣管黏膜和肺部血管,造成擴張、充血、水腫等病理改變。
(4)高濃度二氧化碳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樞,使心臟活動受抑和血管擴張,引起機體缺氧,缺氧所致心臟血管內皮細胞能量合成減少,造成心肌細胞結構破壞,同時神經體液調節作用紊亂,兒茶酚胺腎上腺素水平升高,進一步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與收縮,血壓異常,心率加快,造成心肌缺血損害,心功能異常。
相關環節治療
(1)給予氨茶鹼、多索茶鹼等藥物治療,改善了患者呼吸道情況,明顯緩解了患者胸悶、氣急等症狀,並預防了呼吸道炎症的加重。
(2)高壓氧治療可提高氧分壓,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微循環,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改善心肌缺氧,減輕酸中毒,防止肺水腫,也可減少或防止遲發性腦病的發生。
(3)及時給予足量激素,能穩定細胞膜,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液體的滲出,從而有效阻止和預防中毒性肺水腫發生。
(4)應用心功能對症保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