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逼你結婚了麼?」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這句話就看你怎麼讀了。讀得好,還是一句很簡單的問話;讀得不好就成了一句咬牙切齒的粗話。誰都沒預料到,逼婚居然又成了今年過年的一個熱門話題。都是那個央視春晚,誰都不敢開涮,沒事找事,《每逢佳節被催婚》,只好又把看電視的家長們拿出來玩了一把。
不得已,我只好又翻新一篇以前的舊文章,老話題,新感覺,再一次為兒女婚事還在鹹吃蘿蔔淡操心操心的父母們說句話。要不,這一代人就活得太憋屈了。自己該結婚的時候被當局逼著晚婚,到了下一代該結婚的時候又被扣上了一頂逼婚的帽子。結婚這事,居然被困擾一輩子。
在這裡,我要提醒並告誡某些敏感但不再年輕人未婚人士,你們實在是太脆弱了。逼婚,其實是你們自造出來的,栽贓給父母們的一個偽命題。說真的,結不結婚是你們的事,與父母們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什麼養兒防老,什麼傳宗接代,見鬼去吧,你們別太矯情,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每次回家,父母們問你的婚事,你覺得這就是逼婚嗎?你在幼兒園,見你愛問多大了;到了上學,見你愛問考了多少分;如今你參加工作了,到了婚齡,順口問一句婚事怎麼就成了逼婚?難道問你多大是逼你長大?問你考分是逼你讀書?問你工作你說得清楚嗎?問你吃啥你答得明白了?問你掙多少錢你好意思回答嗎?見面不問這,你說該問個啥?
每次回家,父母們說你的婚事,你覺得自己很難堪嗎?資訊時代,縮天涯為咫尺,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同床共枕,卻要用微信道一聲晚安。別看你們背著筆記本走路,別看你們蹲坑都抱著個平板,但除了那些虛的,你們見面大概連聊天都不會了。你們會因為女友一次偶爾遲到而翻臉,會微信上的一個表情包不滿意就退群。你們見了女人就臉紅。一個個銀樣蠟槍頭,不給你們補課行嗎?
每次回家,父母們談你的婚事,你覺得多餘嗎?你們有出息,和父母早就不在同一個屋簷下,平日裡手機開著,微信圈連著,吃什麼在哪玩都事無巨細地曬著,但唯獨沒有父母們想知道的戀愛結婚信息。好不容易盼著你們回來,好吃好喝地伺候著了,小心翼翼地問一句婚事,這到底是碰你們的癢處還是痛處?犯得上你們抱團聯盟給我們栽贓說逼婚嗎?
每次回家,父母們講你的婚事,你覺得很煩嗎?父母們也年輕過,你們現在經歷的,早就是他們經過的,他們用自己的親歷提醒你,人生有季節,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父母們不會永遠在原地等你。只有最關心你的人才問你的婚事,你的婚事在別人眼裡只是屁事。等到一日,沒人再問你婚事了,你就會覺得,當年父母的這一聲問話是應珍惜還是該唾棄了?
什麼叫逼婚?把你鎖在屋裡,你不答應結婚就不讓你出來算逼婚;把你騙到婚禮上,硬給你蓋上紅蓋頭叫逼婚;拿著菜刀,說你不結婚就死給你看叫逼婚;你一個人回家,看你沒帶個人回來不準進屋叫逼婚。說逼婚的,你爸你媽這樣做了嗎?都沒這樣做,你硬給安上一個逼婚的罪名,有意思嗎?想嚇唬誰呀?
什麼逼婚?勸一下天下的父母們,養兒育女不容易,不是冤家不成父子,別再問家裡那老大不小的兒女什麼婚事了,提起行李走天下。等他們玩膩了,玩得自己都沒趣了,讓他們自己張羅結婚去吧。到時候能拄著拐杖就參加一下,連拐杖都沒了,讓他們對著遺像去灑酒吧。他們活他們的,我們活我們的,我們和他們,早就過不到一塊了!
再勸勸春晚導演,當年的所謂「計劃生育」,既害了家庭,又害了國家,現在生育率斷崖式下跌,責不再父母,而在社會。當學區房掏空三代人的錢包的時候,當生兒育女成了小夫妻的一座大山的時候,當各種培訓班讓家長們苦不堪言之後,你們還好意思含沙射影地把責任甩鍋給父母,這不僅不厚道,而且還不正確的。就這些人在看電視了,尊重觀眾,珍惜機會,別徹底把個電視整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