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猛禽類動物在野外因食物難尋及環境寒冷等原因,到農村周邊覓食、過冬的現象時有發生。近日,縣公安局洋門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及時救助了四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草鴞。
11月5日17時許,縣公安局洋門派出所接到村民劉某報警稱:「我在坊下村附近發現四隻長相奇特的野生鳥類,疑似國家保護動物,其中一隻還受了傷,請你們來看一下」。接警後,洋門派出所迅速出警,到達現場後,只見四隻小傢伙全身長滿了棕色的絨毛,扁平的臉呈心形狀,鳥喙黃褐色,它們弓著身子,安靜的站在竹藍裡。
經初步檢查辨認,這四隻長相奇特的鳥為猴面鳥,學名「草鴞」,別名「猴面鷹」,屬於中型猛禽,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般棲息在灌木叢以及蘆葦中,以鼠類、蛇等為食。為了保護這四隻草鴞幼鳥,在對受傷草鴞的傷口進行簡單處理後,民警和村民及時將四隻草鴞在野外進行了放生。
知識連結:
草鴞(學名:Tyto longimembris)是中等體型的鴞類,體長35釐米,夜行猛禽。面龐心形。似倉鴞,但臉及胸部的皮黃色色彩甚深,上體深褐。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於樹洞或巖隙中。雛鳥晚成性。
審核:歐陽衛軍
編輯:戴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