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大眼導讀:接機的場景其實每屆奧運會後都會出現,雖然接機的對象在變化,人群的激動和狂熱從未消減。不過這一次,跟以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接機這件事本身,而是媒體的報導方式。
來源:媒記(ID:xdnmtzj)
作者:二維醬
昨天(8月23日)晚上的北京首都機場可謂是人山人海,國際抵達區被裡裡外外圍得水洩不通。這樣壯觀的景象是因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最後一批人員從裡約返回,其中就包括讓全國觀眾的情緒燃到最高點的中國女排。
來源:微博@中國青年網
粉絲們早早聚集在機場,舉著橫幅,捧著花束,還唱起國歌,等待心目中的英雄們凱旋。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打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標語,讓人仿佛穿越回35年前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載譽歸來的那一刻。當女排的身影出現在到達出口時,人群的歡呼聲如井噴爆發,還有男粉絲舉起了寫著「朱婷我還單身」的牌子。
來源:《北京晚報》
這樣的場景其實每屆奧運會後都會出現,雖然接機的對象在變化,人群的激動和狂熱從未消減。不過這一次,跟以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我指的不是接機這件事本身,而是媒體的報導方式。
移動直播技術的發展,讓從前報紙、網站上一條簡單的快訊,成為了全民實時圍觀的熱門頻道,現場的興奮和熱鬧都以最為直觀的形式直接傳遞到直播觀眾的眼前。正如今日頭條副總編徐一龍在朋友圈點評所說,「明星接機從內容角度,本來是媒體的小涼菜,出現在第二天的報紙和電視新聞裡,但移動直播讓它變成大餐,熱乎乎上桌。」
粗略統計,在移動端用視頻直播最後一批奧運代表團回家的媒體有:澎湃,樂視體育,網易,看看新聞,以及新京報在騰訊的直播,央視在微博和今日頭條上的直播……
從左到右分別為騰訊(新京報)、網易、澎湃的直播截圖
昨晚微博的直播推薦裡,一眼望去也都是關於女排凱旋的直播。
這齊刷刷的直播陣勢,在四年前大概難以想像吧。除了現場密集的粉絲外,更為龐大的人群在通過網絡觀看現場的情況。
隨手點開一個,只見滿眼都是攢動的頭和拼命伸長的手臂,每個人高高舉著手機在拍照和錄視頻。人群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呼喊聲,而直播記者也被擠得晃來晃去,導致畫面抖動模糊。不過,倒也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起傳統的電視直播,或者經過後期處理的視頻報導,移動端的新聞直播仍然顯得有些粗糙。不過,足不出戶,也不需要開電視電腦,只要握著手機就能「進入」各種事件的第一現場,還能隨時切換各種機位觀看,還是得感謝技術的發展以及替廣大觀眾去衝去擠的記者們。
何況,就算去了現場,也不一定能看到想看的人啊……
其實昨晚抵達首都機場的除了中國女排,還有桌球和自行車等多支奪得奧運會金牌的隊伍,包括閉幕式旗手丁寧等。不過從各家媒體對直播的宣傳來看,焦點幾乎都是女排。
比如@人民日報的直播封面圖上寫著「一起接女排英雄回家」,澎湃的標題是「直播中國女排載譽歸來」,網易是「來,我們一起接女排姑娘們回家」,騰訊做了「去機場迎接女排姑娘」的直播預約提示,似乎只有@微博體育是用的「迎接奧運英雄」。
當然這也是因為中國女排在本屆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足以讓她們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這樣統一將焦點放在女排身上還是讓有些網友感到略不服氣:「我們都喜歡女排,但其他運動員也同樣值得迎接啊。」
從直播中的內容來看,在運動員們依次出現在出口時,各家平臺都還是給足了鏡頭以及文字介紹,雖然在一片混亂中,其實也看不太清楚運動員們的臉。現在的直播主要還是看個氣氛,湊個熱鬧。
去機場為喜歡的明星接機,原本是粉絲群體中的慣例,如今成了媒體間的一場硬仗。為了搶到好的機位,呈現出最好的畫面質量,實現流暢的播放,各家媒體機構、客戶端都積極投入人力和資源。從上海迪士尼開園,到江蘇龍捲風、南方洪災,再到這次的裡約奧運會,直播已成為媒體報導的主要手段之一。
來源:《北京晚報》
在這次迎接奧運軍團凱旋的直播中,還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媒體機構與新聞客戶端的合作(《新京報》與騰訊,《北京青年報》與網易)。客戶端搭建起直播入口,專業的媒體來進行具體的直播報導,這樣PGC的直播內容生產形式應該會漸漸成為常態。
本文由「媒記」(ID:xdnmtzj)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