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菜的烹調技法,主要為拌、熗、醃、滷、醬、凍、燻、酥、卷、松、臘等。
熗,分為普通熗(熗豆角、熗海米芹菜、熗牛板筋萵筍),滑熗(熗裡脊肉),熗菜常藉助花椒油、辣椒、
蒜等調味料來完成。醃,則有醉醃(毛蟹)、鹽醃(鹽水肫)、糟醃(豬尾、帶魚、毛豆) 等。凍,分為混凍和水晶凍,出品味鮮爽口,光滑並有彈性,代表菜有水晶雞、肉皮凍。燻,色澤美觀,風味別致,代表菜有燻五香兔肉、燻小肚……
在我的眼裡,涼菜無論是在筵席上或是便餐零點,都佔有一定的主導地位。涼菜的種類很多,其裝盤形式也不盡相同,有單盤、雙拼、三拼、四拼、什錦拼等。國內菜系較多,涼菜口味也多。隨著時代變遷,食客品味不斷提升,當下涼菜也在發生新變化,各地涼菜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與此同時,多種食材的組合,調味料的碰撞,隨著涼菜師傅的技藝揮灑,器皿及裝盤的意境設置等都讓涼菜煥發出新的風採。像薺菜與馬蹄果的偶遇,榆樹錢與小黃米做出來的升級版粉蒸菜,馬蘭頭和當地香乾的相伴,木耳與薏米的搭配,還有春螺加春韭的古法烹製……食材無論怎麼配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出食物本真的味道──畢竟涼菜只有征服食客的味蕾,才是真理。
下面我舉幾道徽式涼菜,和大家分享其特點。掛霜排骨是徽菜冷餐的一道甜菜,它是將白糖通過加熱溶化、結晶等原理烹製而成。制好的菜餚,排骨外表包裹著一層霜狀物。成菜肉酥離骨,嚼之幹香。如今有年輕徽菜廚師為追求感官效果,提高菜餚顏值,將此甜菜做了適當改進──將排骨去骨後,釀入山藥條,食客進食更加方便。
徽式滷舌與一般滷味相比,不同之處在於:一是回味帶甜(徽菜的燒菜、炒菜要放糖,但不覺得特別甜)。二是食材不用鹽醃製,更不用色素,製作滷湯用的是紹酒、當地產的醬油等,並以五香料、小黃姜塊、小蔥(必須帶須)、冰糖、精鹽等為輔助調味料。三是滷好的原料不取出,繼續浸泡在滷湯中,至涼方可取出食用。出品質地脆嫩、味醇,鹹中回甜。現有不少徽菜涼菜師仍然傳承了這一傳統徽式制滷工藝。
椿芽雞絲,是徽菜春季涼菜家族的一員。香椿以阜陽市太和縣當地椿芽為佳,選用質地脆嫩、色青紫的,與雪白蓬鬆的雞絲為伍,成品色雅,清香怡人,唇齒留香。烹製方法極其考究,香椿芽用開水略燙,撈出過涼,擠幹水分,與熟雞絲及白醬油、精鹽、橄欖油同拌而成(香椿在烹調時最忌諱用芝麻油、蒜泥之類較「衝」的調味料,味精也不可放,以防奪去香椿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