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姓男子逃票殺害鐵路警察案昨一審宣判,鄭因患有有思覺失調症、致無法辨識行為違法判鄭無罪,輿論譁然。圖為殉職鐵路警察李承翰。圖/記者魯永明翻攝
去年7月鐵路警察李承翰執勤時遭鄭姓男子刺死,昨天嘉義地方法院一審以鄭男罹患精神疾病而宣判無罪,並裁定以50萬元交保,各界譁然。不但李承翰母親聽到判決腳都軟了,警政署長也表示憤怒,不能接受,基層員警更醞釀上街抗議,為李承翰討公道。
殺警無罪,交保獲釋;這樣的判決,法官可以找到完整的法律支撐,卻完全背離社會情感,不僅受害家屬難平、警察難服,後續社會效應更值得注意。
近年來已有多起社會重大刑案,嫌犯都稱罹犯精神疾病,以求脫罪。問題是,在司法審判過程中,精神鑑定可能出現反覆不一的情形,不同審級與不同法院的判決結果也可能有很大的出入。不少基層警察就說,小燈泡案的嫌犯至少還被判無期徒刑,鐵警案的嫌犯竟獲判無罪,讓人更難接受。
對受害家屬來說,不見天理昭彰;但李承翰母親更說,判決無罪,「代表殺人裝瘋就無罪,怎能保護社會,怎麼讓警察執法安心?」事實上,幾年前已有嫌犯自認「不會判死」而殺人,如今「殺警無罪」,對社會的衝擊更令人擔憂。不但民眾人心惶惶,精神障礙者恐怕也會遭受更大的汙名與歧視。
法務部長蔡清祥說,殺害警察行為「天地不容」,民眾無法原諒,不會讓這樣的犯罪者以精神障礙為藉口逃避刑事責任。本案嘉義地檢署已表示將上訴,但天地容不容,卻不是檢方說了算,要看法官的心證與判決容不容!
上次聽到有些罪惡「天地不容」,是被蘇貞昌點名的二個嫌犯,其中「把自己的父母親及親人等六人燒死」的嫌犯,最近已經趁著疫情期間悄悄執行死刑;但另一個「當著人家媽媽面前把孩子的頭剁斷」的小燈泡案嫌犯,卻躲過死刑,獲判無期徒刑。
民進黨過去跟著喊廢死,騙取進步價值的冠冕;執政後對於推動廢死的社會工程配套卻絲毫不見寸進,反而在社會反廢死的強大民意下,見風轉舵,甚至挑在大選前執行死刑,而被批評是用死刑騙選票,把死刑當政治工具。至於最根本的社會安全網,包括精神醫療照護等,則放任破口繼續擴大。
有些罪惡,天地不容法官容,民進黨則看風向決定容不容。但社會安全網越破越大洞,曾經立誓除暴安良,並以生命保護人民安全的李承翰,雖然已經佩戴一等楷模獎章入祀嘉義忠烈祠,又將如何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