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震站網規劃》的設計目標是:到2030年,構建包括3036個基準站、35580個基本站,覆蓋全國、重點加密的現代化、標準化、規範化的測震站網,為地震預報和地震科學研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時空解析度的數據產品。
——提升地震速報能力。全國範圍內基本實現2.0級地震速報,震後1分鐘內發布自動速報結果,5~10分鐘完成地震正式速報,10分鐘內完成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5.0級以上地震正式速報。
——提升地震烈度速報能力。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實現3~10分鐘內完成4級以上地震烈度速報。
——提升地震預警能力。在華北、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形成更加完善的秒級地震預警能力。
《地球物理站網規劃》的設計目標是:到2030年,形成我國大陸地區相對均勻、活動塊體邊界帶和重點地區適度加密的觀測規模。
——提升地殼形變監測能力。建成280個基準站和1018個基本站,實現對我國大陸地殼形變場的動態監測,對活動地塊及邊界帶運動與變形的準確刻畫;實現對南北地震帶、新疆天山地區和華北地區地殼變形場的動態監測和對強震危險源的有效識別。
——提升重力監測能力。建成30個基準站和138個基本站,實現對我國大陸及周邊巖石圈構造運動的整體監測,獲取重力場變化背景場圖像,為大震長期危險性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同時為重力站網提供統一基準。強化對地震重點監視區及活動地塊邊界帶構造相關重力變化信息監測,獲取高空間解析度的重力場變化圖。
——提升地磁監測能力。建成60個基準站和316個基本站,實現對我國地磁基本場及其動態變化的精細描述,為獲取巖石圈磁異常和地磁日變異常、地磁擾動異常等變化磁場信息,提供連續、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基本形成立體化的地磁站網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