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國際社會正凝心聚力,切實應對氣候變化。而中國作為《巴黎協定》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始終堅持多邊主義,並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譜寫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篇章。
2016年4月22日,中國在《巴黎協定》開放籤署首日即籤署協定,並於9月3日批准協定。作為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主席國,中國推動二十國集團首次發表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為推動籤署《巴黎協定》提供了政治支持。
在中方與各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裡會議達成了堅持多邊主義、反映各方氣候治理共識的一系列決定,為後續談判奠定了基礎。
中國還倡議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抓手、注入動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讚揚中國是「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帶頭人」。
中國在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上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中國提前兩年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中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已上升到近15%,可再生能源裝機已佔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佔比4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佔全球一半以上。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 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中國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甚至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國家,能夠與世界各國分享其優秀經驗,我同時也非常非常感謝中國的領導層。他們具有明確的目標和遠見,把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放在未來發展的核心位置。
在今年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中方又宣布將力爭使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 阿明娜: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既為全球落實《巴黎協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展現了中國對多邊主義的一貫支持。
雄心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宣布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
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各國應該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國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強化行動。發達國家要切實加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支持。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習近平最後強調,「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中國歷來重信守諾,將腳踏實地落實上述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點擊文末【閱讀全文】: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全文)▲關注「廣東共青團」B站、抖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