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PM2.5>1000 「應急預案」為何形同虛設?

2021-02-13 央視新聞

2015年冬季供暖季開始以後,東北多地接連遭受霧霾侵襲。11月8日,瀋陽PM2.5濃度爆表,一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們先來感受一下。

網友調侃下圖:天邊飄來五個字

(遼瀋晚報頭版)

(11月8日21點 東北多地實時空氣品質指數 )


(新華社 張瑤攝)

遼寧省環保廳專家解釋,造成此次重汙染天氣的主要原因是燃煤汙染(採暖導致燃煤汙染物排放增大)、汙染傳輸(吉林和黑龍江重汙染輸送)、靜穩天氣(沒有風)三部分。

瀋陽大氣汙染一級預警發布數小時後,建築工地卻頂著停工禁令繼續施工、環保局官網癱瘓近2小時、環保局工作人員對啟動一級響應竟不知情……

瀋陽市民李女士

「出門感覺空氣辣眼睛、嗓子難受,就來買個口罩,但具體該怎麼辦,也不太清楚。」

52歲的環衛工師傅

雖然也知道今天霧霾很嚴重,但具體嚴重到什麼程度、對身體有何危害、該如何預防他卻並不清楚。「所裡也沒有給配發口罩,我也不知道戴口罩有沒有用,這是工作,耽誤了不行。」

一位瀋陽市民

「我也沒關注環保局的微博,怎麼會知道啟動了應急響應?哪怕給我們發一條提醒的簡訊也好。」



(瀋陽市民戴口罩出行)

(長春市民戴口罩出行)

「供暖季霧霾」,每年這樣的新聞總是「按時」到達。如何應對,瀋陽的環保部門並沒讓人看到太多進步。

溝通不暢 「預案」成了紙上談兵

根據瀋陽市政府辦公廳下發的《瀋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遭遇重汙染天氣,瀋陽市多個職能部門將啟動應急程序,工地停工、單雙號限行等強力措施都將施行。然而,此次重汙染達到爆表級別,群眾透過霧霾卻能看清一件事:「預案」是紙上談兵。

依道理而言,「預案」往往細化至部門,能夠變「各自為政」為「統一步調」。然而,此番重汙染天氣,工地停工、學校停課、單雙號限行,各項措施並沒有落到實處。溝通渠道不暢通,讓「預案」變成了鎖在辦公抽屜裡的玩物,中看不中用。這恰恰說明我們的一些工作還停留在表象,缺乏實質的行動。

治理霧霾 不能靠「等風來」

毋庸置疑,治理霧霾需要長效機制,涉及產業轉型升級、能源結構改革,以及新能源發展,對此,「十三五」規劃中已做出諸多安排。但與此同時,也須輔以臨時性應對措施,做到長短結合。這一次霧霾爆表,本應及時發布相應信息,讓市民做好防護,然而環保局官網上卻提示不到位,很多群眾對於如何防護毫不知情,家長都在互相打聽到底學校停不停課,不能不說相關部門的工作嚴重失職。

霧霾天來襲,不是只有「等風來」的被動手段。我們的工作是否到位,不需群眾去閱讀紙面文章,只需讓群眾用鼻子聞、用眼睛看即可。政府應急預案「梗阻」,說明一些部門治理霧霾的行動,與系統化、精細化作戰相去甚遠。

治理霧霾,不能靠「風」——「一陣風」,更不能靠「吹」——「用嘴吹」,要用切切實實的行動,讓人們看到治理霧霾的效果。希望各地相關部門能夠從每次「霧霾圍城」中梳理工作中的不足和作風上的問題,用更大努力去治理霧霾,也讓群眾切切實實地看到相關部門把百姓健康放在心上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作風!

文|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王健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

本期監製/楊繼紅

主編/唐怡

編輯/王元 龐丁 王瑤 文雅

讓重汙染天氣的應急預案更精細化 服務每一個人 必須的

相關焦點

  • 臺灣PM2.5隻有71,竟然敢稱」紫爆「?丨晚匯報
    臺灣「環保署」監資處長蔡鴻德表示,此次霾害影響範圍擴及全臺,全臺各地PM2.5濃度將遠超過「紫爆」的71微克。臺灣PM2.5標準圖沸騰君在天氣網(大陸)查詢到了今天下午1時的空氣品質,按照大陸標準,臺灣省絕大多數城市均為良,只有臺南市等三個地區為輕度汙染。
  • 【附小推薦】怎麼選擇pm2.5口罩
  • pm2.5檢測儀靠啥取勝?當然是核心傳感
    pm2.5檢測儀也自然而然的飛入尋常百姓家。有人可能會疑惑,我能查詢到pm2.5數據啊,為什麼還要買個pm2.5檢測儀?是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天氣類app,都調用的是官方環保局遍布全國的檢測站點發布的數據,但是有一點大家容易忽視:官方發布的pm2.5數據是室外某地區某時段的平均值,而室內和室外的pm2.5數值差別很大。
  • 關注丨北京PM2.5來源確定
    14日,北京市發布了最新的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研究成果。北京市2017年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佔三分之二,區域傳輸佔三分之一,本地排放中移動源佔比高達45%。精細化來源解析」研究工作,得出了北京市新一輪PM2.5的主要來源結論和下一步工作建議。
  • 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應急預案
    投稿爆料|業務諮詢|專家服務|加入群聊微信:HNshaqkj,添加請備註:單位+姓名哦主通風機停機應急預案、全礦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火災應急預案(礦井反風章節)都用一句話指引「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遵照本礦《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應急預案》」。
  • PM2.5究竟是什麼?
    PM2.5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一般而言, PM2.5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揮發性有機物。
  • 未按規定製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罰!
    樂清市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溫州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當事公司建立的安全生產臺帳,未納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內容。且從未對相關內容進行編制、評審、發布、宣傳、演練、教育和培訓。樂清市應急管理局對該公司依法作出責令限期改正、並處罰款人民幣15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預案
    主題: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預案7.1.發生食物中毒時,發現人的職責7.1.1.報告監控中心講明自己的身份、所在地點、食物中毒人數
  • 「PM2.5口罩」有用嗎?
    隨著我國霧霾天氣的常態化,PM2.5防護口罩的銷售異常火爆。在某寶上搜索「pm2.5口罩」,能搜出數萬件商品。棉布、棉紗、無紡布、活性炭層等材料的口罩可謂五花八門。這些PM2.5口罩對PM2.5真的有效嗎?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相當於針尖二十分之一大小。
  • 關中地區將統一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 鹹陽西安同步限行車牌尾號!
    郝彥偉向在座媒體介紹,從2013年以來的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看,全省大氣汙染治理的重點在關中,難點在冬季,關鍵在PM10和PM2.5控制。據郝彥偉介紹,目前《陝西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已修訂完成並將於近期頒布執行,今後關中地區統一預警分級標準,統一應急響應等級,統一應急響應措施。
  • PM2.5中的2.5是什麼意思?
    防護的主要汙染物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PM2.5。       那麼,PM2.5到底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的: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這裡出現了一個和數學相關的信息:2.5微米。平常我們最常用的長度單位是:米,釐米(很多人也稱為「公分」),千米等。這個微米到底是多長呢?
  • PM2.5口罩標準發布,原來之前用的N95都不合標準~
    PM2.5口罩標準發布,原來之前用的N95都不合標準~
  • 西安北車醫院舉行批量食物中毒患者應急預案演練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醫務人員對突發大批量食物中毒患者分診及處理應變能力,2020年10月29日,西安北車醫院護理部在急診科進行批量食物中毒患者應急預案演練
  • 實施應急預案演練 提高醫護急救能力
    一組應急鈴啟動了本次應急預案演練,受傷患者被有序地推進搶救大廳,並根據病情分區救治,組織搶救的醫護人員迅速到位,患者在進行簡單有效的救治後進行專科會診及院內轉運,整個演練過程緊張而又迅速,忙碌而有條理。
  • PM2.5是肺的最大天敵 除2.5負離子長壽儀護肺有道
    霧霾天最大的空氣汙染物就是PM2.5,空氣中的有害顆粒越小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越大,小於2.5微米(相當於頭髮粗細的1/30
  • 臺灣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
    迎加入空氣淨化網(微信訂閱號ID:  CAP086 以及微信服務號ID:  ap086fwh )健康生活大家庭,共同實現水清~~天藍~~食品更安全~~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指出,PM2.5
  • PITTA PM2.5專業防霧霾口罩
    而我們常說的PM2.5,就是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汙染物顆粒。2.5微米是什麼概念呢?1000微米=1毫米,所以2.5微米才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20,肉眼是不可見的。比PM2.5顆粒大點的顆粒物是PM10,肉眼也很難看到。更大的PM50,肉眼可見。在家裡,一縷陽光射進來,光柱中有無數微塵在飛,那就是PM50和大於PM50的顆粒物。
  • pm2.5口罩真的防pm2.5嗎?
    據介紹,普通的紗布口罩就是纖維口罩,它的阻流原理就是一個機械阻擋作用,通過這一層一層的機械阻擋,可以把大的顆粒阻擋住,但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物阻擋不住,更不用說PM2.5的顆粒物。然而,PM2.5是非常細的顆粒,要阻隔PM2.5顆粒,對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要想讓口罩能對PM2.5有阻擋作用,那口罩就要非常細密,人呼吸起來會很困難,另外價格也會較高。
  • PM2.5的危害竟然這麼大!
    人每天的呼吸量大約是1000升的空氣,空氣中的各種有害物質也隨之進入到肺部,導致各種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甚至誘發肺癌。霧霾鎖城,最受傷的就是我們的肺臟,直接變成了吸塵器。呼吸是必須的事,因此作為呼吸系統中轉站的肺部是跟外界環境接觸最頻繁的器官,而且肺是最易積存毒素的器官之一,人每天的呼吸將大約1000升的空氣送人肺中,空氣中漂浮的許多細菌、病毒、粉塵等有害物質也隨之進入到肺部,造成各種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