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節料理
御節料理是日本的新年料理,據說是從中國傳入的,奈良時代曾作為日本權貴階層的貢品,江戶時代又融入了武家文化,逐步演化成現在的「正月料理」。御節料理,一般會早在正月之前做好。所以到了正月,品嘗到的是"冷掉的飯菜"。原因說法大致有兩種。
第一,初一到初三是和神靈一同度過,因此如果燒火做飯會驚動神靈,很不吉利。所以寧可吃"冷掉的飯菜",也要討個吉利。
第二,由於一年四季主要是母親和妻子做飯,到了過年應該讓他們休息,所以在新年大家都"不做飯"。
御節料理,最注重的是緣起(えんぎ),就是幸運、吉祥的意思。所以它的製作十分考究。而裝御節料理的箱盒,是一種漂亮的漆器箱叫做重箱(じゅうばこ)。不是箱子本身很重,而是表示重疊。按照日本的講法,緣分就是一重一重地交織在一起的。
御節料理將多重祝願相合,凝聚到層層疊疊的重箱中。一般分為四層,從上面開始稱作為一重、二重、三重和與重。第四層的盒子不稱「四重」,因為「四」容易聯想到「死」。而堆放料理的方法、料理的組合,根據地域、家庭、社會規範各有不同,下面介紹最具代表性的堆放方法。
一重:黑豆、鯡魚子、小鱔魚等表示祝福的小菜
二重:伊達卷、金團這類甜點
三重:魚、蝦等燒好的海鮮
與重:野菜類煮物等山上長的植物
御節料理中的每一種食材,都有其獨特的寓意。
黑被認為是除邪的顏色,黑豆有長壽和健康的美好祝願。
鯡魚子(數の子)
紅白魚糕(紅白蒲鉾)
紅色含有喜事和除魔的意味,白色含有神聖的意味,紅白是具有慶祝意味的色彩組合。紅白魚糕寓意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