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柔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他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創始人。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周至柔作為空軍的最高指揮官,的確為抗戰的取勝以及空軍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抗戰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卻不顧全國人民反對,悍然發動了內戰。
在內戰中,周至柔作為蔣介石的幫兇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他的失敗也是理所當然的。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失敗,周至柔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周至柔都是一個負面形象存在於宣傳當中。
當然,這有時代的原因。其實,我們評價一個人應該一分為二,既要看到他身上的不足,也要看到他的優點。誠然,周至柔在內戰中站錯了隊伍,但他在抗戰中的功績我們不應抹殺。除了抗戰中的功績,現實生活中的周至柔也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尤其是他在鄉民眼中,更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大善人。
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他出生於臨海東塍下街村,家中比較富裕,父親本是清朝的一名下級軍官,退伍後在故鄉中開了一家中藥鋪,逐漸積累了一定的家財。這讓周至柔從小成長於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中,而且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後來周至柔進入保定軍校,並在那裡認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陳誠。在陳誠的幫助下,周至柔參與了黃埔軍校的創建,自此之後成為蔣介石的黃埔系嫡系。陳誠在成為蔣介石「幹女婿」後平步青雲,得益於這一點,周至柔的軍銜也水漲船高。
1933年,周至柔迎來了人生中的轉折點,當然,他的這個轉折點也離不開貴人陳誠的幫助。在陳誠的推薦下,周至柔被蔣介石安排到歐洲考察空軍建設,自此之後周至柔離開陸軍系統,進入空軍系統,這也為他以後成為「空軍總司令」奠定了基礎。
官越做越大的周至柔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他樂善好施,始終關心著家鄉的教育,多次為家鄉的教育捐資,並資助了很多貧困學生,是當地有名的鄉賢。1946年,周至柔還為家鄉做了一件大好事。
周至柔得知救濟總署有一批美國的醫療設備與物資,這批設備可以創辦一個師級的醫院。當時中國的醫療水平比較落後,很多地區都缺少醫院與醫療物資,想到這一點,周至柔主動聯繫台州專員公署與救濟總署,希望能把這批醫療設備運到浙江臨海,在那裡建一座醫院。
空軍總司令都出面了,救濟總署的人當然同意,而且周至柔還主動出資,就這樣,一年後,台州公立醫院開診。這座醫院在那個醫療資源奇缺的年代挽救了當地很多百姓的生命,因此周至柔的所作所為感動了很多鄉民。
不僅如此,在鄉親面前的周至柔沒有一點官架子,仿佛他還是當年那個臨海東塍下街村的讀書郎,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每次周至柔回鄉,他的故居的訪客總是絡繹不絕,既有當地政要,也有當地鄉民,周至柔都一視同仁。
參考資料:
《回憶周至柔》李爾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