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汙泥處理量為50 t/d(含水率80%)。採用好氧堆肥工藝對汙泥進行處理,形成16t/d(含水率40%)有機肥產品,可用於園林綠化。
二、工藝流程說明:
50t/d脫水汙泥由裝載機送入發酵槽中,經過21天翻拋機翻倒和曝氣系統曝氣,使得物料充分發酵,含水率降低到40%以下。熟料在發酵槽尾部由皮帶機運出。
翰克工藝流程圖
三、方案設計:
總平面布置本項目佔地面積約為3000m2。主要包括汙泥儲存車間、好氧堆肥車間、風機房、除臭系統及產品包裝車間等。
工藝設計1 堆肥系統設計
①發酵槽
根據發酵周期,並考慮配合翻拋機的使用來設計發酵槽。進入發酵槽的物料量為50t/d,設計發酵周期為21 d,則發酵槽至少需要11個,考慮1個發酵槽進行周轉,則發酵槽的數量為12個。
②發酵槽的進出料設計
本項目選擇整體進出料工藝。進料時,通過裝載機一次性將發酵槽裝滿料;出料時,一次性將發酵槽中的物料全部搬運出來。在發酵周期的前期不翻拋,只進行鼓風供氧,以滿足無害化的持續高溫要求;在發酵周期的後期,適當翻拋,以滿足堆肥均勻性的要求。
③發酵槽的供氧
考慮到翻拋供氧容易造成堆體溫度呈鋸齒形變化,不利於堆肥高溫的持續,影響堆肥的無害化,因此採用前期風機強制供氧、後期風機強制供氧加翻拋供氧的兩階段供氧方式。設計每個發酵槽的最大設計供氣量為60m3/min。
④物料的輸送
進廠汙泥進入料倉後,通過螺旋輸送和裝載機將汙泥運送至發酵槽中,發酵後的產品經過皮帶輸送機輸送至產品包裝車間。
2除臭系統設計
當堆體供氧不足或碳氮比不合適時,堆肥過程可能會產生氨氣、硫化氫、硫醇、胺類等臭味氣體,本項目選擇生物除臭法。
3土建設計
發酵槽牆體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地板採用素砼結構形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