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廚餘,例如西瓜皮、摘下來的菜梗,還有吃不完的麵包等……這些看似無用的垃圾,其實都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廚餘經過發酵,可以製成有機肥料,同時免除分解這些垃圾所耗費的自然能源。
廚房可謂「家庭的心臟」。回收垃圾再利用的前期,應當先將垃圾分類的工作做好。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後期的垃圾處理麻煩,也能將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垃圾分類清楚,為堆肥作準備。雖然多數廚餘都可以發酵再利用,但少數不可分解類型的垃圾也要注意按照環境保護標準進行丟棄。
骨頭類
收集對象:肉骨、魚骨、蛋殼、海鮮硬殼等
處理要點:這些廚餘質地比較堅硬,做堆肥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最好進行一些處理,將硬殼劃分細碎。
輔食、飲品類
收集對象:茶葉渣、咖啡渣、豆渣、麥茶渣、菊花茶渣等
處理要點:此類廚餘含氮量往往比較高,要想獲得良好的堆肥效果,需要人為控制碳氮比例,可適當添加紙屑、米糠等含碳較高 的材料調整其成分。
園藝廢棄物
收集對象:落葉、細枝條、枯草、枯萎凋謝的花朵
處理要點:注意避免使用近期噴過農藥的材料。
生廚餘類
收集對象:未經烹煮過的植物性食物素材,菜根、菜葉、果皮均屬此類。
處理要點:對於體積較大的菜葉、果皮,請用剪刀將其剪得細小一些,可加快未來堆肥時的分解速度。
熟廚餘類
收集對象:吃不完的剩飯剩菜、麵包饅頭、麵條、餅乾及中藥渣等
處理要點:熟廚餘中往往含有油、鹽、糖等調味品,如果菜餚的鹽分、油分等含量比較高,直接用來堆肥的話會增加堆肥難度及使用效果,所以收集的時候建議將湯汁倒掉,然後菜渣用水衝洗後,將其濾幹。
步驟1:在桶的底部放一張舊報紙,以免細碎物堵塞出水龍頭。將廚餘切碎後,倒入堆肥桶;
步驟2:每添加10釐米左右厚的一層廚餘,就撒上一層發酵菌種。用量以覆蓋廚餘表面75%以上為佳,然後壓緊繼續覆蓋。如廚餘中水分較多,可多用些發菌種。
步驟3:重複覆蓋直到發酵桶裝滿,注意不要裝得太滿,以確保蓋子可以蓋嚴。
步驟4:停止添加廚餘後第7天,可以開始取液肥,1~2天排一次液肥,否則影響繼續發酵的效果,收集到的發液呈透明淡茶色。若液體渾濁,應開蓋增加發菌種的用量。
步驟5:10~15天後,桶內廚餘長滿白色或偏紅色菌絲,說明發酵菌生長旺盛,堆肥順利。
步驟6:發酵50~80天後,菌絲明顯老化、褪去,可將堆肥倒出做基底肥填入土中,或裝入密封袋中備用。
(戳圖片查看)
▼
如果,你也是一位園藝愛好者,或有一個精心養護的陽臺,歡迎給我們投稿,稿件請打包發送至caixiaole@yizail.com 一經採用,紅包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