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流行著一個俗語,那就是「好桶不打三道箍,好女不嫁三道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古人就將木桶和女人嫁人,這兩個互不相連的放在一起,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一、好桶不打三道箍在過去桶這種工具是十分流行的,可以盛裝很多東西,在過去因為科技水平不夠,還沒有那麼多的塑料製品,因此盛裝東西一般都是用的木桶。
古代沒有塑料產品,多以木桶為主,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好的材料用不起,竹子雖然便宜,但又不結實,無需幾年就會漏水,還要重新箍一次才行。
無論是洗澡還是儲存水,都是需要工具進行儲存的,在過去製造木桶這項傳統的手藝,也是非常受歡迎的,所以木桶是常見的日用品,而俗語中這個「三」是個量詞,即多次的意思。
在過去木桶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想要使用期間不漏水,憑藉高超的製作技巧,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裡的意思就是要是手藝好的木匠做出的木桶不用總是去製作桶箍修通。
不過,對於能工巧匠而言,即便木桶材料一般, 照樣可以滴水不漏,也就是說,「打三道箍」的木桶,並非全是材質不佳,而是技藝火候未到。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太好的材料是用不起的,而打箍主要是因為木桶出現質量問題,這樣才需要再次添加來固定,因為一般的桶都是兩道箍的,如果是三道或者是更多,那麼就可能是因為製造者的技術不好。
二、好女不嫁三道夫後半句的意思就要提到過去的環境了,因為在過去改嫁這件事是比較難以被接受的,在過去女子的位置比較低,這種情況下自然是限制了女性很多行動。
在不少人看來好的女性就應該對自己的丈夫一直遵從,即便是出現感情問題也要在一起,但是男性卻是能夠擁有幾個妻子的。這句俗語就是說,好的女人不會多次改嫁。
事實上,從時代的局限性,來解讀這句俗語,一切便會非常明了。古代講究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比較低。反觀男性三妻四妾,主宰著封建話語權,就算離婚這等大事,不過一紙休書而已。
尤其在「三從四德」的荼毒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更加苛刻,例如「好女不嫁三道夫」的說法,不論被休還是夫亡,社會輿論向來缺乏包容。所以說,古代改嫁意味著羞恥,更不要說改嫁多次了。
不過也有人說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你女人嫁第一個丈夫後離婚了,別人會猜凝你公婆刻薄,丈夫好吃懶做或者是丈夫有外遇,人品差,你離婚大家都可以理解你,支持你;但離婚兩次的女人,大部分人還是很難接受。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早已今非昔比,在這個開放與包容的時代,女性可以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就算改嫁多次,也不會遭到他人的非議。所以,俗語判斷好壞的標準,已然隨著時代變革而消失殆盡了。各位看官,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