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總是有很多的規矩還有習俗,有一些是積極的,有一些則是我們都不能理解的、負面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糟粕,完全不適應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有社會環境。
別的不說,光是過年過節的習俗就非常的多,現在過年已經簡化了很多,要知道以前的新年除夕還有重要的節日比如說正月十五、端午節還有八月十五等,都有很多限制,人們並不能隨心所欲的好好過節。
也可以說是封建社會對於人們的身心約束都是非常多的。我們聽到了很多的習俗之後更多的會感覺到不可思議或者說是完全不理解這麼做的意義。
比如說最簡單的就是對於女性的摧殘,嫁出去的女兒過年的時候不能回自己的家,因為對於娘家裡的兄弟的運勢是會有影響的,這樣的無稽之談竟然現在還有很多人深信不疑。
古代和現在的生活方式非常的不一樣,因此很多理智的、受教育的人大多數都會對這樣的習俗嗤之以鼻。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地指責古人的一些守舊的觀念。
畢竟古代的生產力發展非常落後,男性是主要的勞動力,因此思想與時代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
今天不說別的,就說一些古時候傳下來的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古代人又是憑什麼用這樣的小事就直接能夠判斷出來一個男人或者女人的好與壞呢?這得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來說起。
我們知道前半句的意思,說的其實就是女人是不應該拋頭露面的,就算是過節也最好不要出來,那些美麗的景色都是屬於男人的,出來的女人一定是放蕩的,這也可以體現出來古時候對於女性的不公平。
條件好一點的,還可以跟著家族的轎子之類的,短暫的進行出遊,也不能把轎子的帘子掀開,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臉就是非常不好了。那些古裝劇裡面的過節的時候女孩子女扮男裝出來玩然後邂逅男主角的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家教都非常的嚴格。
前半句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那麼後半句呢?鞭春是什麼意思呢?在春天使用鞭子之類的東西嗎?顯然不是的。
我們都知道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農耕社會,所以既然是農業為主,那麼大多數都是靠天吃飯的,每年的過年還有各種的節日都是要向相應的神靈祈福,希望這一年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這樣大家都能過得好一點。
而所謂的鞭春就是這樣的祈福活動之一。使用泥土特製出來的耕牛進行祈福,方法是選擇全村子或者全族中最為強壯的男子來執行這一項光榮的任務,他拿著鞭子使勁地抽打著這個物件。
這樣的話一年之內全村子的地方就都會非常得而富足。所以這個工作非常的神聖。那麼選拔出來這樣的一個人就非常的重要了。
每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來爭取這個機會。好一點的是舉行一些競賽,不好的地方就直接使用一些陰損的手段。總之就是非常迷信了,我們面對傳統文化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