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又名粉豬苓,出自《神農本草經》,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腎、膀胱經,有利水滲溼之功,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淋濁、帶下等。
豬鼻孔: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魚腥草啦,出自《本草綱目》,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本品味辛,性寒,入肺、肝經,有清熱解毒、行水消腫、利尿通淋、祛淤生新之功,適用於痰熱壅滯所致的肺癰吐血、肺熱咳嗽、溼熱淋症、水腫尿少、溼熱痢疾等。
豬行菜:又名葶藶子,出自《藥性論》,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北葶藶的成熟種子。本品味苦、辛,性寒,入肺、膀胱經,有瀉肺平喘、利尿消腫之功,適用於痰涎壅滯、咳嗽喘促、小便不利、肢體水腫等。
豬牙皂:又稱小皂莢、皂莢,出自《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皂莢樹的果實。本品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有祛痰、開竅之功,適用於中風中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能、喉痺痰陰、頑痰喘痰、咳痰不爽、大便燥結等。
豬籠草:出自《陸川本草》,又名豬仔籠,為豬籠草科植物豬籠草的莖葉。本品味甘、淡,性涼,入肺、脾經,有清肺潤燥、行水解毒之功,適用於肺燥咳嗽、百日咳、黃疸、胃痛、痢疾、水腫、癰腫、蛇蟲咬傷等。
豬仔笠:出自《生草藥性備要》,為豆科植物豬仔笠的塊根。本品味甘、淡,性平,入肺、大腸經,有清肺化痰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嗽、煩渴、赤白痢疾等。
豬毛菜:出自《河北中藥手冊》,又名豬毛纓,為藜科植物豬毛菜的全草。本品味甘,性涼,入肝經,有疏肝清熱之功,適用於頭目眩暈、目赤紅腫、高血壓病等。
豬毛蕨:出自《雲南中草藥選》,為水龍骨科光亮密網蕨的根莖。本品,味澀,溫,入肝、腎羥,有活血止痛、接骨消腫之功,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腰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