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將近三年半的葉門戰爭的期中考結束了,戰爭的幾大主角有人歡喜有人愁:兩大「領銜主演」沙特與胡塞武裝一無所得,都是大輸家;兩個主演伊朗與阿聯卻是這場戰爭的大贏家。至於這場戰爭「群演」蘇丹、埃及、摩洛哥等賺了不少的血汗錢,算是微利吧,畢竟都是用命換來的。
葉門戰爭最重要的兩大「玩家」沙特與胡塞武裝,鏖戰了三年半,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成果,毫無疑問,都是大輸家。
2015年初,沙特糾集阿聯、卡達、巴林、科威特、約旦、蘇丹、埃及、摩洛哥、葉門哈迪政府遜尼派伊斯蘭國家,組成沙特多國聯軍,部署了100架戰機和15萬士兵,於3月26日凌晨對佔領了葉門半壁江山的什葉派武裝胡塞武裝發動了「果斷風暴」軍事行動,以空襲為開端,打響了葉門的幹預戰爭。
人多勢眾的沙特多國聯軍與正規軍化的胡塞武裝打了將近三年半,經常爆發出被胡塞武裝打得丟盔棄甲的消息,甚至沙特境內、首都多次遭到胡塞武裝的飛彈襲擊,可謂相當狼狽。在這場葉門戰爭中,沙特的威名都胡塞武裝打得蕩然無存,在伊斯蘭世界的威望岌岌可危。
對沙特更為致命的危害是這場戰爭耗費了沙特2000多億美元,造成沙特財政的拮据,影響了沙特的民生與政權的穩定。同時,沙特野心勃勃的發展計劃「2030願景」、「西部自由特區計劃」等關係沙特轉型的重大項目都遭到致命性的安全威脅,如果不能打贏這場戰爭,半途而廢的風險很高。
而胡塞武裝也是大輸家。在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發動「果斷風暴」軍事行動之前,胡塞武裝已經佔據了葉門的半壁江山,是葉門的第一大軍事力量,如果沒有域外國家的幹涉,統一葉門的希望極大。但在沙特多國聯軍的打擊下,武器裝備落後、武裝人員數量不及多國聯軍五分之一的胡塞武裝丟失了葉門南部的廣大領土,被逐步壓縮到葉門的西北部,陷入了戰略僵持。打消耗戰,胡塞武裝顯然不是沙特多國聯軍的對手,輸掉這場戰爭的風險高於敵人,覆滅的可能逐漸變大。
葉門戰爭的兩大「領銜主演」沙特與胡塞武裝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輸家,然而,這場戰爭的另外二個主演伊朗和阿聯卻是最大的贏家。致力於什葉派勢力擴張的伊朗給予了胡塞武裝許多支持,是胡塞武裝不折不扣的靠山。據了解,伊朗對胡塞武裝的援助主要是各類武器裝備,特別是飛彈,資金的援助反而不多。顯然,伊朗在葉門戰爭的投入並不是很多,卻利用代理人胡塞武裝將阿拉伯地區的遜尼派敵對國沙特、阿聯、科威特、巴林等等都吸附到葉門,迫使他們陷入葉門戰爭的泥潭,無力自拔,消耗了巨大的資金、資源、影響力,削弱了這些國家,特別是領導者沙特的國力,極大地弱化了對伊朗的安全威脅。伊朗這是以小博大,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這是伊朗投入最小,回報最高的對外擴張。
作為葉門幹預戰爭中的多國聯軍的副指揮官阿聯,統領著葉門南部的反胡塞武裝的勢力,歷經三年多,成功從胡塞武裝手中奪取了以亞丁為中心的南部地區的大片領土,將胡塞武裝壓縮到葉門的西北部,阿聯算是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國際影響力,特別是在沙特被胡塞武裝打掉了伊斯蘭領袖的威望的背景下。
在葉門戰爭中,阿聯的實力獲得了提升,野心不斷膨脹,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急劇增長,伊斯蘭世界的副領袖的形象與地位若隱若現,可以預見,在未來,阿聯在阿拉伯地區的發言權還會有顯著提升,說話將會越來越好使。
至於在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裡的「群眾演員」蘇丹、埃及、摩洛哥等國家,本質上是扮演僱傭軍的角色,沙特出多少錢,他們賣多少命,賺了不少血汗錢,也算是小小的贏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