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香港海關在旺角一間藥房,發現用於清洗傷口用的生理鹽水,被人標榜適用於洗手清潔及拖地,可能存在誤導市民而引致增加感染風險,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香港海關隨即拘捕藥房職員及董事,並檢獲23支涉案生理鹽水。
據港媒報導,近期加強巡查各區外科口罩及其他防疫產品的海關,關注到有關不良經營手法,並對旺角區一些藥房部署「放蛇」行動。
前日(2月13日),海關人員喬裝顧客光顧旺角一間藥房,發現店內擺放塑膠樽裝容器盛載標示為「0.9% sodium chloride」(氯化鈉) 的生理鹽水,每樽1,000毫升裝的售價為25港幣,買5樽售價100港幣。
該批產品的載貨紙箱上貼出的自製單張上雖無「消毒」字眼,但聲稱適用於洗手、清潔及拖地,與有關產品的說明不符,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關員隨即表露身份,拘捕30歲男店員,其後再拘捕藥房同齡男董事,行動中檢獲23支生理鹽水,市值約575元。海關已將檢獲的生理鹽水送往政府化驗所進行化驗,以確定其成分及安全性。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在營商或業務過程中,供應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或管有已應用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作出售用途,或銷售或為售賣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海關提醒商戶不要趁機混水摸魚,切勿以誤導性手法銷售商品、售賣附有虛假產地說明/偽冒商標的物品,以及售賣不安全消費品。
海關於上月27日起展開代號「守護者」行動,巡查各區外科口罩及其他防疫產品的零售點,截至前日為止已經持續18天,其間出動超過1,900人次,巡查全港零售點超過1.2萬間次。
海關呼籲消費者,於購買商品時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除留意店員解說外,亦要小心檢視產品說明,並保留交易單據。
市民可致電海關24小時熱線2545 6182,或通過專用舉報罪案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舉報懷疑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或《消費品安全條例》的活動。
來源:香港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楠楠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
香港中國通訊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聞,請點擊二維碼,
下載「香港中通社」APP,
玩轉全球華人華僑圈最大的中文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