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朋友圈、微信公眾號都被巍山小吃節刷屏了,但此文要說的並非巍山美食,而是小吃節開幕式上必有的節目——巍山彝族打歌。
巍山彝族自稱「臘倮頗」,「頗」是人的意思,即「臘倮人」,又稱「土家」,即土生土的民族。「打歌」彝語稱「歐克」,是巍山分布最廣,影響最大,歷史久遠的一個舞種。
巍山彝族男女老幼都會打歌,逢年過節要打歌,趕廟會要打歌,婚喪嫁娶要打歌,老人成福百日(去世後百日)要打歌,三年脫孝要打歌,看電影要打歌,開會前後要打歌。「蘆笙一響,腳杆就癢。笛子一吹,調子就飛。」凡是有人群聚會的地方都要打歌。
它的起源在民間有多種傳說:相傳在部落時期,一次彝家與傈僳發生了戰爭。彝家節節敗退,被圍困於一山頭,眼看夕陽西下,彝家急中生智,在山丫口燒起篝火,大家圍著篝火轉圈,手舞刀棍,口裡齊聲喊著「傈僳子你瞧著",山下傈僳人見山頭火光沖天,再聽呼喊聲,誤以為彝家援兵趕到,慌忙退兵。為了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從此彝家便興起了圍著篝火打歌的習俗。
我雖不是彝族,但我也會打歌。最開始接觸是在初中,運動會時,會組織篝火晚會,因為學校裡很多彝族,就圍著篝火打歌。
巍山的廟會上,最是興時打歌。跟我家最挨的是茶房寺,正月初九趕廟會,方言叫朝山,打歌可是重頭戲。中午剛過,等大家都去山上燒香叩拜下來了,就會有人在打歌場放鞭炮,放了鞭炮開始吹蘆絲(方言裡吹打歌調的樂器),就會有盛裝的彝族男女聚攏過來開始打歌。慢慢地,人越聚越多,去朝山的人都會興致來臨轉上幾圈。
後來,來到巍山縣城上學。才真正發現,彝族打歌有多麼紅火。學校的文藝表演上會有彝族打歌,火把節會有彝族打歌,巍山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會出現彝族打歌。更別說是小吃節這麼隆重的節日了呢。
彝族打歌已經興時到純漢族村落了。家家戶戶只要有客場,就會請彝族打歌隊去增添點氣氛,打歌調一響起來,男女老少都按捺不住想去跳動的身體,隨著節奏動起來了呢。
朋友圈裡也經常會有打歌的小視頻,一點開,就是一群盛裝的彝族男女,隨著打歌調或踢腿或轉圈,看著甚是歡喜。我兩歲的堂妹回家來,音樂一響,就用小奶音說一句「打歌去嘍」,然後小身體就開始扭動,笑煞旁人了。
巍山彝族打歌已經是巍山的一部分,也是巍山民族文化的體現。巍山小吃節又到了,開幕式上,我們又可以看到精心編排的彝族打歌,一個個盛裝出席的彝族人,一曲曲激昂的打歌調,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巍山小吃節,除了小吃,又多了一份給世界各地喜愛巍山的人們一份驚喜的禮物。
好啦,看看視頻吧。如果不過癮,請你來巍山吧,這裡有最美麗的舞蹈,最棒的彝族人!
♥
【大理人】往期文章推薦閱讀(點擊藍字可直接跳轉到文章)
博覽會 | 今日大理,滿城茶花香
精準扶貧的典範
你在北方吸霧霾,我在大理賞冬櫻
在大理體驗一種不出格的離經叛道
劍川象圖當歸豐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