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機油在安裝系統的時候習慣先把系統鏡像刻錄到U盤裡,這樣有時會不方便,U盤裡的數據也需清空。如果你想學習一種不需要U盤即可安裝系統的辦法,那麼乾貨就來了。
PS:本教程中的方法只適用於使用gpt分區表的硬碟。
優勢1:硬碟讀取速度遠高於優盤,無論是刻盤還是安裝速度都是槓槓的,固態更好。
優勢2:通過此法可以扔一個PE在硬碟中,隨時救急。
打開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碟管理,以我的作為示範。
我這裡三個硬碟均為GPT分區,其中磁碟0是緩存檔,磁碟1是倉庫盤,磁碟2是系統和遊戲盤。注意磁碟2中兩個「新加卷」就是已經完工的狀態,4G的是系統,1G的是PE。
分區可以使用DiskGenius,功能全面一些,也可以使用系統自帶。我這裡就說系統自帶的方法了。
選擇鏡像保存位置,也可以是機械,對速度影響不大。選擇壓縮卷。
Win10的話壓縮個4.5GB綽綽有餘。壓縮完了就像這樣:
新建簡單卷,一路下一步過去。然後計算機中就多了一個盤符。然後把需要安裝的系統鏡像或者PE鏡像打開,把裡面的文件全部複製過去就行了。
注意鏡像一定要支持EFI引導。Windows7以後的系統,包括現在的Ubuntu,均對EFI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是有些PE不支持。判斷方法是鏡像中有無efi文件夾。下圖舉例一個常用的PE,支持efi啟動。
進入bios,設置啟動順序,可以看到除了Windows Boot Manager還多了兩個(我是因為有兩個鏡像)沒有名字的UEFI OS,調換UEFI OS到第一啟動項就可以進入安裝了。
此法注意安裝完成後進入BIOS調回啟動順序。
我電腦也可以直接按F11選擇啟動順序:
在自定義安裝windows,設置盤符時,不要把安裝鏡像所在盤符刪了。
其他注意事項:
進入新系統後,安裝盤符依然在計算機中。進入磁碟管理,右鍵該盤符,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刪除即可。下次安裝時必須重新設置一個驅動器號,否則BIOS能夠識別出該OS並可正常引導,但是安裝windows會出現找不到驅動的情況。
GPT分區一項重要特性便是可以安裝多個系統,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理論上一個硬碟可以分128個分區,那麼就可以安裝128個系統。事實上,但凡包含有efi文件(夾)的鏡像或者系統,都可以直接被引導。
機油們覺得使用
U盤或者硬碟裝系統那種更方便呢?
也可以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擴展閱讀
>> 電腦又卡又慢?給你幾個提速方案
>> 遊戲運行提示缺少組件解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