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味兒

2021-02-17 我的世界與你分享

      記得小時候每到這幾天,村裡人才開始忙碌著做好吃的。日子過得不錯的,一過了臘八就開始了。家大人多,手頭拮据的人家往往不早準備年貨,原因是狼多肉少,做下等不上過年就吃完了!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和媽媽總是遲遲不做年貨,等二十以後才開始張羅!       

     看吧,他們做年貨那天總是起的很早,一五明頭就起來燒上一爐碳火。媽媽和姑姑她們兩個人用小磨磨豆腐。奶奶趁著火著起來先壓粉,蒸饃饃。等把這些做好,豆腐差不多也磨下了。奶奶做的豆腐不錯,老嫩正好,吃起來很精道。當然每次磨好豆腐糊糊就由奶奶負責點漿水。   

     點漿水必須得掌握好火候,點出來的豆腐才可口。我最喜歡吃點完漿水快要出鍋的豆腐腦,裡面放點鹹鹽、素油、醋味道好極了。              等做好豆腐已經昏天黑地了,老媽把豆腐一半放入冷水桶浸泡。一半切成小條放入碗中,端到院子裡讓凍著。   

     一切收拾停當,還要然對爐火和做豆腐困下的漿水給我們拆洗棉襖、棉褲。老媽總是連夜拆了,洗乾淨放在火熱的鍋頭幹著。乾衣服的時間她打個盹,等衣服都幹了,就起來忙著坐在昏暗的煤油燈旁給趕著我們把棉衣服縫好,讓我們上學走穿上。            我們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過年的吃的,大部分都是買回來熟的,衣服都是成品,看對了買回來就能穿。可我們總感覺缺少一種氛圍,就連小孩也對過年沒有我們那時痴迷,每天搬著手指頭數日子那種興致。


作者/ 信天遊  河曲文友  原創

紅燈籠掛在大門前

照著紅對聯紅窗花

擋著月兒的眼

害怕看見奶奶露出的三寸金蓮

紅鞭炮綴在小孩的雙肩

噼裡啪啦炸開了笑臉

紅旺火溫暖人間

陪著爺爺一起憶苦思甜

那滾滾的濃煙

嗆走了怪獸——年

紅燒肉一大碗

成了過年餐桌上的風景線

紅葡萄酒入口

香甜醉了老人,醉了小孩

也醉了紅紅的日子,紅紅的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難忘兒時的年味兒
    親,提起兒時,您最想吃的美味是啥呢?快來分享喲!難忘兒時的年味兒的做法棗花饃對兒時的我來說就是點心。
  • 電能故事(93)丨「80後」:簡單而幸福的年味兒
    有人說現在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那什麼是年味兒呢?是家家戶戶掛起的大紅燈籠,是大人們提前幾天就開始張羅的一桌子年夜飯,是全家人守著電視看春晚,是媽媽給買的一身新衣服,試了又試,可就得等到過年那一天才能穿……細想想,其實不是年味兒變淡了,而是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歡樂時光被留在了那個年代。小時候過年是很有儀式感的。這種儀式感從進入臘月之後就一點點地體現出來了。
  • 陪孩子尋「年味兒」,贏百元過年禮券
    今年,因為防疫要求,我們很多家庭選擇「就地過年」,可是和在「老家」相比,城市裡畢竟是少了些「年味兒」,孩子體驗不到傳統的年俗,那麼「過年」和平日裡的「放假」也就沒什麼區別了,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遺憾。就地過年,怎樣帶給孩子滿滿的儀式感?
  • 逝去的年味兒——明天會更好
    過去的年味兒,我們會懷念,我們仍在傳承,也許,味道沒有那麼濃了,但是回家的年味兒,團圓的年味兒依舊很濃!一年又一年,我們每天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網際網路5G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好似分不開了。
  • 沒有年味兒?來看看這裡!
    不知道大伙兒是不是多多少少因為疫情原因,感覺今年的年味兒淡了呢?
  • 豆酥醣 兒時的年味兒
  • 世棒午餐肉,年味兒的記憶
    還記得兒時的午餐肉罐頭嗎?這記憶跟逢年過節聯繫在一起,和媽媽的味道聯繫在一起。
  • 西鄉· 濃濃的百姓年味兒
    臘月的寒,怎抵得住過年的熱?
  • 孔德馨:兒時的紅薯飯
    兒時的紅薯飯文/孔德馨                                    離開農村已四十來年,提起紅薯仍是我的最愛。       那時幾家合夥到晚上做粉條,做粉條實在是太麻煩,首先把紅薯洗淨倒入機器打碎過水澄清澱粉下沉,然後把上面的清水去掉,再倒入四方的白布上劑去多餘的水,再把澱粉塊弄碎加水活軟糊,大鐵鍋加水燒開男勞力們把澱粉放入漏瓢使勁的向下打,這時澱粉漿順著漏瓢的眼流向鍋裡流,邊煮邊撈然後把撈出的粉條掛在一米來長的杆子上,第二天早上拉出去晾曬,等趕集時賣掉這就去經歷來源
  • 徐連君說|走油「走」出來的年味兒
    小時候,可能家家戶戶最有年味兒的一項活動,就是「走油」了。不知道大連人為什麼把油炸食品的這個過程,稱之為走油。         那個時候,不管家裡貧富,過年前,都是要走油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大連人每個月每人國家定量供應三兩油。所以,大豆油,花生油在那個年代是很金貴的東西。
  • 糖畫:兒時的記憶
    還記得兒時學校門口賣的糖葫蘆、冰袋(棍)、小麵包嗎?這些天行走在德利超市門口,總會看到一群人圍繞在一起。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湊近瞧了瞧,原來是一位老人正用湯勺在一張很小的畫板上用糖畫畫。  「那不是我兒時在校門口吃過的糖畫嗎?這裡也有?」對於身在異鄉的我來說,很親切,也很感動,腦中不禁聯想起兒時的生活,一轉眼,就過去十七八年了。
  • 東北往事:婆婆丁,兒時的味道
    每到春天,最期待的事情莫過於看到有小草、野菜偷偷的露出嫩芽兒,那種帶給人的希望和喜悅是很獨特的。其中婆婆丁是我最喜歡找尋的一種。 小時候在東北農村,特別盼望春天的到來。我們通常會在田間小路邊兒、山坡、大壩上去挖。春天還很冷,風也大。手會被懂得通紅刺癢,有時筐會被大風颳跑,大家就笑著滿地裡追筐。家裡要是恰巧農忙,還要偷偷的跑去。但這一切都是那麼有趣,那麼充滿誘惑。挖回來的婆婆丁要用水多泡泡,洗乾淨了上桌,炸一碗雞蛋醬或者豆腐醬,那就是特別有儀式感的一道美味佳餚了。
  • 晉源拾憶 | 兒時玩的風車兒
    風車兒不僅看上去五顏六色,絢麗多彩,而且當兒童手執風車兒向前奔跑時,受風力影響,塗得五光十色的彩色風車兒,便迅速轉動起來。風車兒是一種利用風的動力,促使風輪旋轉的玩具。無論從視覺、聽覺和審美等方面,都有益於促使兒童身心健康。風車兒玩具迎合了一般兒童都喜歡奔跑、追逐的特點。按我國的中醫學理論:「小兒在大自然中奔跑,仰首張口、呼吸新鮮空氣,既可清除內熱,又可強身健骨。」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 想念兒時砧板肉的味道
    一般要選用瘦肉多的豬腿肉,燉肉時往上撒點鹽,肉才入味,更加香醇。燉肉要用文火,慢慢燉,細細煮,味道才能充分表現出來,所以掌握火候很重要。但我現在真的很想念兒時砧板肉的味道。那是一代人生活水平的見證,那是濃濃的母愛體現,那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我想念砧板肉,想念兒時的年味,因為我愛媽媽,因為砧板肉是過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是媽媽對孩子們無言的愛。(說明:網上搜索了一下,找不到與記憶中十分匹配的砧板肉,文章就不配圖了,見諒。)
  • 流光溢彩迎新春 夜景璀璨年味兒濃
    金鼠辭舊歲,金牛報春時。春節臨近,為營造歡樂、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昔陽縣本著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避免「兩節」期間人員聚集原則,提前著手、精心設計,高品質打造2021年春節街景。新穎靚麗、喜慶祥和的新春街景與臘月二十三晚上正式亮相街頭。夜幕下的昔陽縣城,流光溢彩美如畫。
  • 70張照片,實拍「打工人」就地過年,綿陽年味兒漸…
    年貨備起來~拍攝於:中沅廣場沃爾瑪超市近日,小編走訪了綿陽永輝、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超市,以及花園市場、天泰食品城等「年貨聚集地」,入目都是喜慶的紅,年味兒非常濃厚。拍攝於:花園市場拍攝於:萬達永輝超市同時,不少市民都已經開啟了年貨買買買模式。
  • 純手工的白面大饅頭,滿滿都是兒時的記憶
    原標題:純手工的白面大饅頭,滿滿都是兒時的記憶兒時的記憶家裡蒸一鍋大饅頭,吃起來感覺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圖片來自東方IC)
  • 送禮送到手抽筋,這個年味兒有點正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15s的時間尋得年味兒越多分數也就蹭蹭上漲只有達到指定分數線才能參加抽獎哦 保持冷靜!哎哎哎,那有一個,快點快點Boom,遊戲結束o(╯□╰)o所以說遇到事情的第一準則是什麼?不能方!
  • 年味兒 | 這個記憶有點「甜」 ——紅薯糖
    回想起兒時過年,最讓我糾結難忘的就是父母熬紅薯糖的情景。兒時的皖北農村物質匱乏,經濟拮据,平時很少能吃上白面饃,也只有過年才能改善一下生活,更別說吃糖了。因此,過年,熬製紅薯糖與炸焦葉子是每家必不可少的項目,這兩樣東西既是過年招待親戚來客的最好禮物,更是滿足孩子們打打牙祭的奢侈食品。
  • 老娘熬的八寶粥,我竟然喝了三碗,是不是有點下色兒?
    這意味著春節序幕已經拉開,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這天泡製蒜。做法簡單,把剝了皮的大蒜瓣兒放到密封罐子裡,泡上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