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門」事件被揭露,美國在一眾西方國家小夥伴當中的形象瞬間大打折扣,2013、2014兩年,美國的國際號召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不過,在全球各國都對美國監聽自家領導人趕到錯愕和憤怒時,由於質疑之聲太強,有幾個沉默的國家默默地被忽視了。直到後來,我們才發現,暴露出來的「稜鏡門」也恐怕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對於美國來說,監聽,只是它想要做的事情中,很小的一部分。
對於美國的監聽,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像德國一樣表達自己的不滿,至少日本就選擇了忍氣吞聲,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國家的沉默,並不是因為懾於美國的威勢,而是因為它們根本沒有被監聽!
在連美國的「親密盟友」日本都被監聽的「稜鏡計劃」中,究竟什麼國家才能倖免於難呢?
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如果加上美國,就是所謂的「五隻眼」。而它們還有另外一個稱呼「盎格魯-撒克遜五兄弟」。
從文化上來說,這五個國家原本就相近,尤其是美英兩國,在二戰後一直保持這所謂的「特殊關係」,監視全球的五隻眼,也是在美英特殊關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二戰結束後不久,美英之間就籤署了「英美通信協定」,兩國之間的情報共享從此機制化。兩年後,加拿大加入;再過了八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加入。對於這五個國家而言,情報是互通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基本上赤膊相見,無需偷窺。更有甚者,這幾國的政府,都曾經曝出為別的國家(主要是美國)監聽本國人民的新聞。
「稜鏡門」的揭露者斯諾登去年表示,「五眼聯盟」中的成員各司其職,紐西蘭掌握南太,美國主攻中俄,英國緊盯歐洲和非洲,加拿大監聽中南美,澳大利亞則負責亞洲。
實際上,這裡面存在著分工的重合,比如俄羅斯就同時被英美兩國監聽;而除了美國之外,澳大利亞的工作任務中,也有中國。
或許,這也構成了其他四國在國際事務上配合美國的一個責任分配機制。比如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歐洲各國並不太願意,只有英國至始至終保持和美國一樣的強硬,這與它常年和美國一同監聽俄羅斯不無關係。
而最近在南海,澳大利亞突然跳出來要求中國接受所謂「南海仲裁」的結果,恐怕也與它一直分管「五眼聯盟」中的亞太版圖不無關係。
在南海問題上,「五眼聯盟」可能已經出現了未來合作的新方式,美國在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後,態度有所反覆,一會兒說不持立場,一會兒又說要求中國接受結果,菲律賓、越南、日本也在釋放各種各樣的態度,客觀上形成了美國態度的「煙霧彈」,尤其是最近新加坡的表態,更是讓外界的態度多出了一些撲朔迷離。
但美國真正的「班底」恐怕並不是看上去所謂的「鐵桿盟友」日本,也不是剛剛政權交替完的菲律賓,更不是「花園城市」新加坡,而是一直在亞洲,一直在協助美國監聽中國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恐怕才是更接近美國的真實意圖的,尤其是在一些美國暫時不願意明確表態的問題上,澳大利亞釋放的訊息,恐怕會更快地被像日本這樣的國家「瞭然」。
美國這招「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已經頗有些習以為常的意思了。在本屆奧運會中,俄羅斯所遭遇的挫折背後有多少美國因素,外界依然目光雪亮。而澳大利亞從賽場到國內突然開始針對中國的情緒,原因恐怕也並不簡單。不過,目前看來,除了非法仲裁和莫須有罪名,「五眼聯盟」也沒有拿出什麼像樣的說法,在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世吹響新一輪在南海問題上圍堵中國的號角,「盎格魯-撒格遜五兄弟」看上去似乎並沒有足夠的後繼之力。
來源:深圳衛視關鍵洞察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