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本月3日報導,由於大麥出口遭到中方反制,澳大利亞近期一直在給自家的大麥找"接盤俠",找來找去,最終找到了印度頭上,美媒以"啤酒熱可能推動澳大利亞大麥銷往印度"為題,對印度的啤酒市場進行了介紹,稱印度的市場有著巨大潛力,並且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印度也有意增加大麥的進口。
此外,鑑於當今的國際形勢,印度和澳大利亞一直眉來眼去,這也成為了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基礎。目前,澳大利亞非常著急,澳洲大麥的價格已經跌至全球最低水平,恰恰今年又是豐收年。
澳大利亞農民在大麥出口遇阻的情況下,迎來了史上第二大豐收季。本來應該高興的事情,卻讓麥農愁眉不展,他們不得不把優質大麥的價格降低到飼料大麥的級別。
另一邊,印度也在摩拳擦掌,印度的很多啤酒商非常渴望進口澳大利亞大麥,主要是因為價格非常便宜,可以用買飼料的價格買到優質大麥,這種好事上哪去找?
此外,有消息稱,印度當局也非常有意跟澳大利亞建立長久合作,大麥現在不是澳大利亞向印度出口的主要產品,雙方正好能夠通過大麥開啟新的合作模式。
不過由於疫情的因素,雙方的合作進展有限,都在等著疫情結束之後幹一票大的。而就在印度和澳大利亞蠢蠢欲動的時候,印度農民不願意了。
印度自己就是糧食出口大國,印度農民種的大麥都被低價賣出去了,然後花更多的錢進口澳大利亞的大麥,憑什麼?憑什麼印度農民種的大麥就要低人一等?
目前,已經有很多印度農民因為糧價的問題在前往新德裡抗議,聚集了數十萬人。本來抗議的目標是莫迪前些日子通過的一個新法案,新法案取消了保底措施,導致印度農民產出的農產品越來越賣不上價,很多人都在高呼莫迪下臺的口號。
印度農民本來就對價格很敏感,現在同樣的東西,印度寧願花更多的錢從國外進口,也不讓自家農民多賣些錢。都是進出口,憑什麼印度農民賣的價格就要比別人低?為什麼不能讓印度啤酒商以同樣的價格採購印度農民種的大麥?
這個問題印度內部也整不太明白,就算是明白也解釋不清楚,就算是能解釋清楚也沒法解釋。由於質量的緣故,印度的很多糧食都只能被當做燃料或者飼料出口,換回來錢進口一些精糧,或者再加工,或者直接吃。
但這些精糧不管怎麼操作,基本上都是印度的富人享受的,印度農民只能吃那些被當做飼料的糧食,這就是現實。莫迪出臺法案的出發點也在這裡,他要保障富人的利益,那就只能犧牲農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