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點擊上方藍色【騰訊文化】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
推薦人物
曹疏影,自由撰稿人。詩作結集為《拉線木偶》、《茱萸箱》、《金雪》,香港《明報》連載專欄《南轅北轍》,曾於上海《東方早報》連載、《苦菩灣故事》。在《北京青年周刊》連載專欄《廿九胃》。曾獲2009年度劉麗安詩歌獎,2010年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主編《是她也是你和我——準來港女性訪談錄》。推薦書目
「為何將我禁錮!——那史上第一位莫名其妙到達歐洲的中國人(確切的說是廣東人)在瘋人院問出的一句。這句話,真是縈繞在心,盤旋不去。為何將我們禁錮?!說給外界聽,也說給這戴望舒用殘損手掌撫摸過的土地上盤踞著的政權聽。
曹疏影」
《巨大的謎語》
託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著)馬悅然(譯)
「馬悅然先生給中文世界的讀者提供了另一個特朗斯特羅姆。馬先生的特氏詩句相對鬆弛,溫潤,用字(而非以詞為基本單位)活泛,竟遙相呼應三十年代的民國文學風味。翻譯除了助人翻牆越籬,結識外界,本來也是借被譯者的骨架,對譯入語言的一重發明。這一次,馬悅然借特朗斯特羅姆晚年的兩本詩集在中文世界裡實現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本書中翻譯的兩本詩集《悲傷的鳳尾船》(1996)與《巨大的謎語》(2004)都是特朗斯特羅姆在中風失去說話能力後出版的。後一本短詩和俳句集只有此譯本正式出版。那些短虹般的俳句,走向極端,急切而堅定,你看見一位八十歲的病中詩人的眼神。
曹疏影」
「讀它是因為去了阿蘭布拉宮。十九世紀安達盧西亞貧苦天主教農民對遠古異教摩爾人珠光寶氣無所不能的神奇想像。異教間你死我活,但也禁不住普通人這種自然質樸的對於「異質」的熱望。其實傳說,是給我們畫出想像力存在的一種結構。
曹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