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友在臉書分享了臺北故宮內餐廳的最低消費公告,告知每人最低消費為45元新臺幣,有中、英、日、韓四種語言。
但萬萬沒想到,四種語言、四個句子,每、個、都、有、問、題……
就是這份「神翻譯」告示,請找茬。
不急,我們一個個來說。
首先,日文翻譯居然直接套用日圓貨幣單位「円」,從新臺幣45元(約9.3元人民幣)變成日圓45円(約3元人民幣)。
有網友問,為何日本遊客享受如此優待?
除了這個bug外,有臺灣的日語培訓機構指出,「最低消費」翻譯的也讓人一頭霧水。中文的「最低消費」,日文多會說成「最低消費額(さいていしょうひがく)」。此外,臺幣單位「元」,日文可以說「元(げん)」或「臺灣ドル」。
吐槽完了日文翻譯,網友們又發現了英文翻譯也奇了怪了:
「In-store dining, each average per person expense NT」……「商場內置餐廳,每個平均每人開銷……」什麼鬼?
再來,韓文網友看不懂,
但一個巨大的疑問出現——
「為什麼要括號寫韓文?怕人家不知道?」
也許,加括號的「韓文」是為了區別於「朝鮮文」。這是臺灣的政治正確,就跟當年遊戲軟體除了簡體中文啥文都有一個思路。
小編問了下幾個韓國小夥伴,第一反應都是,這是翻譯軟體翻譯的吧。
正確的說法,簡單來說是:「본 식당 1인당 최저 소비금액 45NTD」。禮貌的說法是:「저희 식당 내 1인당 최저 소비금액은 45NTD입니다」。
有網友長籲一口氣,還好中文沒問題,否則……
然而,中文並不是沒問題好嗎?
「中文也有問題,『最低』與『基本』擇一就好了」。
臺灣網友感嘆臺灣很多地方都這樣,情願被人笑也不願花錢請專業翻譯。但也有人替臺北故宮解釋,指出這只是在臺北故宮承租空間的外包餐廳,臺北故宮不會去幹涉廠商要寫什麼。
請問店家,集齊幾個錯誤,可以免費?
這是群好奇、好玩、好色的傢伙搗騰的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