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韋爾(Honeywell)自1935年在上海發展第一個分銷商開始,經過六十多年不斷努力拓展業務,在中國已成立了5家公司,其中以霍尼韋爾中國為母公司,其餘四家公司為:霍尼韋爾(香港)有限公司、臺灣漢偉股份有限公司、霍尼韋爾(天津)有限公司及中石化&霍尼韋爾(天津)有限公司。
到今天,霍尼韋爾在中國已成為國內煉油、石化、造紙、化工、發電、石油天然氣先進控制技術的主要供應商。
在能源化工行業,丙烷脫氫(PDH)正在和煤制烯烴(CTO、MTO)、傳統的石腦油制烯烴一起,成為中國烯烴生產的主流生產工藝。當前國內丙烯主要來源依然是催化裂解和蒸汽裂解,基於我國在能源方面的國情是「富煤、缺油、少氣」,煤制烯烴(CTO、MTO)和丙烷脫氫技術是未來丙烯製取工藝發展的大大趨勢。
目前,全球相對完善的PDH技術共五套,分別是:美國霍尼韋爾UOP公司的Oleflex工藝、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藝、Snamprogetti公司的流化床FBD工藝、Uhde的蒸汽活化重整STAR工藝、林德公司的PDH工藝。其中最主流的是兩種丙烷脫氫工藝是Oleflex和catofin,在全球已投產的丙烷脫氫(PDH)裝置中,兩種工藝總佔比超過90%以上!
我國是從2014年開始使用Oleflex工藝生產丙烯,浙江衛星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採用 UOP C3 Oleflex 丙烷脫氫工藝技術投入生產的企業,而天津渤化石化有限公司60萬噸丙烷脫氫項目則是國內首套、世界單套規模最大的丙烷脫氫制丙烯生產裝置,採用魯姆斯的Catofin脫氫專利技術,於2013年10月投產。
在前不久(2019年7月2日),霍尼韋爾發布了《丙烷脫氫前沿技術展望報告》,助力中國丙烯產業轉型。報告中指出,自2011年以來,霍尼韋爾UOP已經轉讓了全球超過75%的丙烷脫氫項目的工藝技術。截至目前,全球採用Oleflex技術生產丙烯的年產量約達780萬噸,中國佔比將近50%,預計未來5年全球採用Oleflex技術將增加1400萬噸丙烯產量。
山東天弘化學、山東滙豐石化、江蘇嘉瑞化工等多家公司的聚合級丙烯產線都採用此工藝,江蘇斯爾邦石化於2018年底與UOP籤訂了其在中國授權的第36套Oleflex技術。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有9套丙烷脫氫裝置已經交付投產,另有12套裝置將在未來2-3年內投入運營。
基於霍尼韋爾在中國如此龐大的業務,關於制裁信息,我們靜待官宣!
■ 信息來源 |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