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有溫度的影像(ID:photo20170612)
作者 | 孤客
茶陽記憶:角裡村「三聖公王」生日
每年農曆五月十九,位於大埔縣茶陽鎮的角裡村,都要舉行傳統的民俗活動慶祝「三聖公王」生日。
在粵東、閩西以及臺灣地區盛行公王崇拜,梅縣區松口鎮在解放前公王崇拜最鼎盛的時候,全鎮共有15個公王宮,「扛公王」「公王巡遊」等活動熱鬧非凡,人山人海。
公王,簡單來說是具有區域屬性和姓氏宗族色彩的福神,在村民心中是社區的守護神。俗語有云:「縣有城隍,鄉有公王。」說明公王與城隍有部分職能相通,兩者的「管轄」範圍有所不同。
茶陽鎮角裡村供奉的是「三聖公王」,與客家其他地區的公王壇一樣,也是建造在村子「水口」的位置,村民相信水即是財,公王只有建在村子水口的地方,才能護佑五穀豐登、一方平安。
角裡村民最看重農曆五月十九公王生日這一天。籌備人員於一個月前開始著手準備,包括籌資、儀式、聚餐等事項,事無巨細。
村莊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溪水淙淙。梵音繚繞在山林間,流暢而富有韻律感。
全村男女老幼都會準時聚集到公王壇前,村民將道路擠得嚴嚴實實。
豐盛的祭品展現了村民公王信仰的力量,以及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村民介紹說,三聖公王一般只接受本村人的祀奉,反映出公王具有一定的庇佑範圍,同時還具有「私有性」的一面,但常有鄰村的人們有感於三聖公王的靈驗,也會在這天前來參加活動。
主持法事的和尚認真地念誦著各個家庭的名字,一年一度的盛事,容不得絲毫馬虎。
女人們一律站在和尚的身後,雙手合十,虔誠的表情裡透露出對幸福、平安的美好願望。
男人們則站在道路兩旁敲鑼打鼓,整齊的鼓樂聲震耳欲聾。
參加活動的村民中以中年、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因為工作沒有辦法趕回來參加活動。
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經商務工,折射出現在農村的空心化、老齡化現象。
歷經歲月,角裡村「三聖公王」生日也是村民團聚的喜慶時刻,會親朋、唔故交,其樂融融。
公王崇拜的興起和傳播,只有很少的線索可供探尋。觀摩茶陽鎮角裡村的「三聖公王」生日民俗活動,許多有趣的碎片拼湊在一起的時候,腦海裡浮現出偉大的客家先民勤勞樸素、熱愛生活的生動畫面。
長按關注 邂逅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