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福建東山島的馬鑾灣,豔陽高照,碧海藍天,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在這裡交匯與碰撞。
2002年出土於中國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中國及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獨木舟,被譽為「中華第一舟」、「亞洲第一舟」、距今約8000年的跨湖橋獨木舟首次復原試製於近日完成,並於今天在福建東山島馬鑾灣中國帆船帆板東山基地下海試航成功。
此次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試製及下海試航,是基於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與騎夢者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逆旅海洋文化記錄研究工作室聯合進行的中國遠古舟船文化學術研究而開展的;在歷時超過1年半的調研、復原試製過程中,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文化發展研究會及東山縣銅陵鎮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提供了大力協助與支持。
此次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形制結構設計等學術研究工作以及下海試航由中國遠古航海研究者、逆旅海洋文化記錄研究工作室發起人周海斌主導進行,復原製造由省級非遺「東山海船釘造技術」傳承人吳添才主理。復原形制結構設計首先參考了跨湖橋獨木舟的出土狀況,同時參考了此次學術研究過程中最新發現的一塊跨湖橋遺址陶器上的疑似船形紋飾圖案;在復原材料方面,使用木、竹、蘆葦、蒲草等原始的天然材料,未使用任何金屬材料;在學術研究方面,將實驗單體獨木舟、單邊架式獨木舟、雙邊架式獨木舟等多種可能形制,同時結合不同舟體形制實驗不同的風帆形制。
今天在馬鑾灣近海試驗了單體跨湖橋獨木舟和單邊架式跨湖橋獨木舟兩種舟體形制,有多位專家學者認為跨湖橋獨木舟很可能是一艘具有邊架結構的複合型獨木舟,而具有邊架結構的複合型獨木舟是廣泛分布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島人」的獨特的航海工具。因此,此次邊架式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試製開啟了邊架式複合型獨木舟起源於中國的學術研究及探討,同時也為「南島人」的中國起源在航海工具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證據。
此次跨湖橋獨木舟的復原試製完成及下海試航成功,從實驗考古學的角度驗證了中國航海文明史至少可上溯至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航海民族之一」的學術觀點提供了最早的關鍵證據。
本次中國航海日試航活動由東山縣文化發展研究會、東山縣銅陵鎮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騎夢者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舉行,同時得到了「中國帆船帆板福建省東山基地/福建省帆船帆板東山訓練基地」的大力協助。東山海事局、文體局等相關單位領導也到場參加及祝賀!
推廣|設計|策劃|合作(點擊查看)電話:0596-5628486
手機/微信:13859290608 小方
手機/微信:13860815681 小陳
信息源|我是海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