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祖厝,「五姓」一家親……

2021-03-01 i泉港

通過整合老舊祖厝,騰出土地修建公共場所服務村民,讓村民有更好的去處,這一移風易俗的創新舉措就發生在界山鎮玉山村。

走進界山鎮玉山村,距離該村村部不遠的小道邊,矗立著一座祖厝,不同的是,這是一間「五姓合一」祖厝。

2017年以前,「五姓合一」祖厝所在的片區混居著黃、楊、陳、朱、汪五個姓氏的村民,原先均有祖厝,舊傳統「角落」文化深厚,各自開展祭拜慶祝等活動。由於年代久遠,有些祖厝已經殘破不堪,甚至面臨倒塌的危險。

 界山鎮玉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宗澄:「祖厝之前是破破爛爛的,比如說屋頂上面的瓦片都爛了,白天太陽都可以看得到,晚上月光都能照進來,其實很不安全。如果進去祭祀或者說照顧老人都不敢進去。」

界山鎮玉山村村民 :「祖厝之前的環境就是四周都是草,還有這棟舊房子是100多年前,這邊榻了一塊,那邊倒了一塊,都是很破爛的。」

2017年4月,玉山村村兩委結合鄉村振興、移風易俗,創新「五姓合一,祖厝整合」模式,將村裡分散的5座破舊的祖厝進行合併建設。

界山鎮玉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宗澄:「我們把這7間全部丈量評估,統一建設一間祖厝,總面積是224平方米,全部都是新的,裡面有衛生間、廚房,包括這些運動場所。」

除了建設新的祖厝,村兩委還將騰出來的面積建設了三層的村委會,除了用於辦公,還為村民添設了閱覽室、活動室等文化場所,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有的看書,有的練字,進一步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

界山鎮玉山村村民 :「現在大家走動也多了,感情也深厚了,很支持這個做法啊,大家都覺得說確實是很好。」

此外,玉山村將移風易俗元素巧妙植入「五姓合一」祖厝中,通過不斷宣傳教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已成為村裡新風尚。

界山鎮玉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宗澄:「祖厝裡面掛了一個石牌,寫著村規民約,涉及到公共衛生,還有水電費等內容,也有專門請一位老人家來管理。」

泉港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 劉怡敏 莊敏

相關焦點

  • 閩南夜話 | 祖厝是鄉村的一抹剪影
    兒時,我時常會叫上同齡孩子到祖厝,與住在裡面的小夥伴一起捉迷藏,有時一玩就是一下午,樂此不疲,樂不思蜀。祖厝不僅留存有我美好的童年記憶,也曾住著一個我仰慕的老人。每天走在去上學的路上,時常可以看到老人在祖厝大埕前打太極的身影;中午放學回家,又時常遇見他手中拿著報紙、雜誌,匆匆從村部的老年活動中心往家走的身影。
  • 廢舊祖厝大變身!一起來南安這個村瞧瞧……
    「這不是唯一一處,我們村有6座廢舊祖厝,都改建成休閒廣場了。」 仁科村委會主任黃文毅說,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仁科村通過移風易俗,祖厝變身休閒廣場,公共設施多了,建設和諧村氛圍越來越濃厚,路好走了,景色美了,村民的心也舒坦多了。這6座改建的廢舊祖厝,最大、最老的是仁科村美陽自然村的祖厝。
  • 臺北歷史博物館原館長張譽騰教授到磁灶嘉福尋根謁祖
    7月18日,在晉江磁灶鎮五龍村嘉福祖厝旁,臺灣同胞張譽騰教授深情地望著不遠處兩間已年久失修的小屋說。張譽騰是臺北歷史博物館原館長,畢業於臺大動物學系,在美國獲生物學碩士後,再也沒離開博物館界。「我媽媽和我兩個哥哥曾來過這裡,我一直想來,這次終於實現了。」
  • 鄧氏一家親,我們來傳承
    關注鄧氏宗親圖譜 解密家族基因圖譜        經過南寧市鄧氏宗親聯誼會的商量決定
  • 塔頭周厝埔村英祖書室落成,黃氏一族添輝煌
    至公元1926年(民國15年,農曆丙寅年),枝繁葉茂,人丁興旺,四房宗親承繼祖訓,壯我黃氏赫赫之聲威,弘揚祖德之光輝,彰顯族親之榮耀,鼎力興建英祖書室。書室雕梁畫棟,美侖美奐,自聖誕以來,吾族繁榮昌盛,賢能輩出,迄今已歷90多個春秋。然因歷史原因,書室分崩離析,被分給本村後裔作家居所用。
  • 平陽縣一家親公益團給大家拜年了
    平陽縣一家親公益團新年寄語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但因疫情,原本懷揣著思鄉之情,準備踏上歸途的人們,紛紛停下腳步,留在鰲江過年。   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鰲江鎮文化旅遊健康體育服務中心聯合鰲江鎮新居民服務管理所、鰲江鎮攝影家協會、平陽縣一家親公益團向關心支持公益團成長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團體、愛心企業,向積極參與愛心活動的團員、會員單位和廣大志願者朋友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祝福。 祝福全縣人民新春快樂、牛氣沖天,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 善政祖香火在臚溪上厝吳氏家廟「合爐」,旋寨熱鬧非凡...
    傳承孝善敦親睦族本平臺法律顧問:廣東誠公(汕頭)律師事務所   吳家偉律師【免責聲明】本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由潮汕上厝通編輯組進行整理編輯臚溪人:吳秋順一家三代上中央電視臺特寫...溪頭上厝北寨社少年英歌隊——第一次化妝表演
  • 【尋根認祖---瑞昌姓氏來源與分布: 申(shen)姓】
    今日姓之:  申(shen)姓第六節  申(shen)姓一、姓氏概況申姓主要源自兩支。一是源自姜姓。夏初,炎帝後裔四嶽的一支因助禹治水有功封於申,故地在今陝北米脂至寧夏中衛一帶。申人的後裔以國為氏。二是出自羋姓。
  • 【視頻:超震撼】比幹誕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來了!
    丙申年孟夏比幹誕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隆重舉行         頌歌飛揚、禮花怒放,隨著丙申年紀念比幹誕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的禮成,現場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雖然來自世界各地,雖然相隔萬水千山,但同根同祖同源的拜祖大典將海內外林氏兒女的心緊緊的系在一起,每年的拜祖大典在海內外華人華僑中的受歡迎程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也讓古城衛輝成為令全世界林氏兒女最嚮往的根親文化盛地
  • 臺灣漳化埔鹽大有何氏組團到福建廈門同安尋根謁祖
    2018年6月24日,臺灣省彰化縣埔鹽鄉大有村何氏宗親由第一任會長何明、總幹事何順安、總務何江龍的率領下,在臺灣金門何氏宗親會原理事長何振耀宗長的陪同下,一行24人組團到廈門同安區西柯鎮何厝村尋根謁祖。
  • 隆阜戴氏一世祖墓、二世祖墓修葺倡議書
    隆阜戴氏具有近1100多年歷史,是全國戴姓支脈繁衍當中重要一支,是戴姓的重要組成部分。1000多年來很多祖輩們由於各種原因遷徙外地,從最早盧公遷婺源,處公遷雙溪,虔公遷績溪。到後來有四世元公遷下堡,八世逢辰遷江蘇無錫,十一世大公遷瑤溪,克勤公遷旌德,十二世棐公廣東天台戴氏祖,十三世乾公乃廣東嶺南戴氏祖,十五世雷公,府公分為安徽太湖祖,安徽六安祖,十六世清公潤公遷江蘇鹽城,周公遷汀州,今為廣東海陸豐祖。十七世公慈公遷江蘇盱眙,二十一世禮公,昶公遷安徽含山,尚和公為安慶隆阜堂祖。二十四世存立,存勳等遷隱賢,現為壽縣新壩戴,竹灘戴,牌坊戴等祖。
  • 找到老家太激動 馬來西亞僑親提前回南安謁祖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碼頭咱厝本土文化,碼頭之家微信平臺是海內外碼頭鄉親們茶餘飯後的憩息場所,也是在家生活、在外工作和海外遊子了解家鄉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近日,在南安市碼頭鎮仙美村一座祖厝內,林育興等人將祭品小心翼翼地擺放整齊,點上紅燭。接著,點香、燒紙,兄弟倆一起誠心拜謁了祖先。          「回來就好,以後可要多聯繫,不要讓下一代斷了聯繫。」堂弟林省明說,當得知堂親要回鄉謁祖時,他也特地從深圳趕回來,為的就是見他們一面。
  • 關於「仇」姓幾種讀音的說法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仇」,先點上面藍字仇氏宗親會,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仇姓為中國常見姓,2013年人口統計約有40多萬人,全國姓氏人口數量排名232位。江蘇省仇姓人口最多,約戰26.8%,其次是山東、安徽、湖南、浙江四省,約佔29%,望出南安郡、南陽郡、平陽郡、陳留郡、遼西郡。
  • 臺灣臺南安平天后宮連續三年回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4月19日,臺灣臺南安平天后宮一行360人,在主任委員張省吾的率領下,身著統一廟服,恭抬分靈媽祖,以浩蕩的陣頭,連續三年回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 臺南安平天后宮連續三年回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贊率董監事以十音八樂為陣頭前往湄洲碼頭迎接遠大而來的安平天后宮進香團一行。祖廟天后宮內則以瑞鼓祥鍾迎接歸來省親的安平天后宮分靈媽祖及眾神尊。隨後,雙方在天后宮內舉行莊嚴的三獻禮儀式;儀式禮成後,互贈交流紀念品並座談暢敘友誼。
  • 《新聞365》欄目:「陳」姓的始源在這裡
    陳氏遍天下,陳姓是中國第五大姓,國內約有5400萬人,全球則達7000萬之多。陳姓人口眾多,分支龐雜,卻都一致認可陳姓發源於宛丘,認為陳胡公是其得姓始祖。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陳氏子孫到淮陽陳胡公墓祭拜。
  • 丙申年比幹誕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明日舉行
    丙申年比幹誕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進行最後一次正式彩排全媒體記者:張峰 沈丹     5月9日下午,丙申年比幹誕辰3108周年拜祖大典進行了最後一次全程彩排,整個祭祀活動內容異彩紛呈。    根據彩排情況,指揮人員又分別對一些環節進行了再指導和再細化,確保丙申年比幹拜祖大典成功舉行。
  • 高氏開基祖|安溪大坪白慶高氏始祖祖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高氏祖媽墓就一直門庭若市,香火鼎盛,有很多閩南一帶的高氏子孫或信眾從不同地方來祖媽墓祭拜祈願。有求必應真實案例:因為案例有很多下面就大概詳細講三個例子。一、最近高氏祖媽墓上山的公路硬化,有幾條大的水管大約100米左右丟失了,包公頭就派人四處去追問尋找怎麼也找不到,過了十日後高氏祖媽就託夢給那位包工頭,說你丟失的水管是XXX人拿走的,叫包工頭去問他,包工頭第二天下午就去他家,巧逢他不在,第三天丟失的水管又放在丟失的原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