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清朝年間的臺中市,是臺灣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一直以來為孕育體育運動與音樂發展而努力。日前,該市公布了巨蛋體育館競賽結果,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和臺灣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的方案勝出。
但隨後,獲勝方案遭質疑。批評者認為,這是隈研吾所設計的雪梨The Exchange市民中心的「複製品」,在造型、設計手法和材料使用上都特別相似。建築師呂欽文更是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言辭尖銳的文章《這是對待臺灣的方式嗎?》,提出對競賽結果的質疑,並表示花了50億,得到這樣一個設計方案讓人「難以接受」。
7月22日,隈研吾先生透過團隊以公開信回應質疑,解析設計的獨特性,以及理念緣由。他指出,「臺中巨蛋」的設計源自於屬於市民的未來體育館的想像,將大甲藺草編織技藝的發想融入立面設計中,與在地文化連結。
臺中巨蛋體育館設計方案
雪梨The Exchange市民中心
臺中巨蛋體育館設計方案
臺中巨蛋的設計源自於一座屬於市民的未來體育館的想像。整座具單園區由可區分為四個部分:一座15,500席的主體育館、一座3000席的副體育館、一座學校、一座公園以及保留未來可以BOT招標的一座商場。
臺中巨蛋主要以四座建築構成,緊扣著「天空迴廊,運動公園,世界地標,市民樂園」四大主軸。設計融入於自然景觀當中,建築外觀靈感來自於大甲藺草編織文化,看似不規則的建築曲線恰巧能與四周環境結合。
寬敞的腹地廣場,規劃了一系列的綠色走廊,也與鄰近的臺中洲際棒球場連結成都市軸線,創造出直線通透的市民廣場,未來會成為市民休閒、運動的場所。
巨蛋的立面由類似於編織技術的三維表皮組成,而非一般建築的實體牆面。透過這樣的編織設計,建築立面中的外皮被化解為較小的立面元素,以減輕量體的厚重感並創造更為符合人體尺度的空間。此外這個立面系統也結合遮陽與通風功能,讓巨蛋可以成為更友善環境的建築。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建築師在贏得競賽後,被指責競賽作品「抄襲」自己舊作的情況了,安藤忠雄、伊東豐雄、坂茂等都有過類似「經歷」。針對建築師在不同項目當中沿用同樣的設計手法這一現象,業界與公眾議論從未停息,但項目若作為地標性意義的建築,要求顯然更高。
隈研吾贏得臺中巨蛋體育館設計競賽,你有「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