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鬥,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北島《回答》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什麼是LGBT?
彩虹族群(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向者(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等性少數族群的合稱。「LGBT」一詞十分重視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文化多樣性,除了狹義的指同性戀、雙性向或跨性別族群,也可廣泛代表所有非異性戀者。另外,也有人在詞語後方加上Q酷兒(Queer) / 疑性戀/性別存疑(Questioning)、I間性人(Intersexuals)、A無性戀者(Asexuals) / 無性別(Agender)
第一次認識這個詞彙,認識這個群體是在2015年,從我好朋友口中得知。朋友她是個實打實的女同,那時她有一個交往了很久的女朋友,因為吵架,她心情很差,而我因為好奇吵架原因,而得知。在很多年以後她告訴我,我是第一個沒有因為她是LES而歧視她,而是認認真真傾聽完之後給了建議的人,她覺得那一刻很溫暖,想要跟我永遠做好朋友。這一切也正是使我想寫這些的原因,只有一個目的:反對歧視!愛無國界、性別、種族之分。
我感到很意外同時也很慶幸,因為我曾經面對面的問過我的父母,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告訴你們說,我出櫃了,我有了一個女朋友,你們會怎麼樣?我爸說,他會當成從此以後有了2個女兒,只要我開心就好;而我媽只說,她會給我們做飯....
愛就是愛,沒有少數派
這個時代的規訓給每個人留下了特定的烙印,在宏大的時代裡,我們個體的力量有時看起來很渺小。在與其他已經「前進了一步」的社會的對比中,我們也有時覺得迷茫甚至絕望。也許正因為我們並未獲得時代的饋贈,我們此生才註定將在矛盾中前進,在泥濘中獲得力量
11月20日是國際跨性別紀念日(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它設立和存在是為了紀念因反跨性別的憎恨或偏見而遭殺害的跨性別朋友。
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強而有力的聲音,告訴我們愛情應該是怎樣怎樣的。這些聲音可能來自於父母,親戚,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愛情雞湯語錄。其實愛情根本沒有固定的等式,不一定是男性+女性,如果要說,那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情是百分百正確的,那就是「你的愛情」。你看到誰心動,你和誰在一起臉紅,你想為TA做什麼事情,你希望TA可以為你做什麼事情,總之,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來自你自己,只有自己的感受,才是最值得信賴的。
將這一切定義疾病的一方,很可能正是製造疾病的一方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目錄中去除。在一些人權組織與活動家的推動下,也伴隨著社會包容度的提升,「5月17日」變成了「國際不再恐同日」
2019年5月25日,在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從「精神障礙」章節中刪除了「性別認同障礙」「易性症」「異裝癖」等與跨性別有關的條目,改在「性健康相關狀況」中增加「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及其下屬條目。世衛組織表示:「現已有證據明確證明,這不是一種精神障礙,且硬是這樣分類確實會使跨性別者蒙受巨大的恥辱」。這一飛躍性的改變,得到了LGBT+社群與平權主義者的一致好評。
然而事實是即使在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後,心理學數據依然顯示:
·LGBT+人群在一生中經歷抑鬱、焦慮、以及物質濫用的機率比異性戀人群高出2.5倍;
·LGBT+青少年嘗試自殺的機率比異性戀青少年高出2 - 4倍;
·有將近40%的LGBT+老年人報告曾有自殺念頭。
在這些沉重的數據更加沉重的恐怕是那些親口講述出來的不安,而往往在現實裡就是很多人太不注意了,被指出來卻還要來指責別人「太敏感」「不自信」「內心太懦弱」。但問題不在於行為對對方的情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而在於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帶有歧視性的,與你的動機沒有關係。
世界上還有很多溫暖善良的人在支持LGBT權益支持著社會各界人士在關注LGBT群體,我希望這個世界真的不再有歧視,期盼真正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人的權利能被像呼吸一樣自然地尊重,人人平等!彩虹旗的顏色像是世界上各種愛的顏色,願每一種都可以在陽光下炫彩奪目不再閃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