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即時通訊軟體劃分,法國政要分為俄美兩派——俄國Telegram使用者和美國WhatsApp使用者。兩派的集中代表分別是總統馬克龍和總理菲利普,前者多次強調法國政治進入新的世界,而後者是前總理於貝(Alain Juppé)的「得意門生」,在媒體看來,不同的通訊軟體,似乎象徵政治層面「新舊世界」的碰撞。
2017年,馬克龍如同旋風一般,打破法國政治格局,贏得大選。他成立的「共和前進黨」,一躍成為法國第一大黨。早就加入該黨的人員大多是Telegram即時通訊軟體的忠實客戶。該通訊軟體的使用推廣要追溯到馬克龍擔任經濟部長時期。2015年8月,他的前顧問艾默連(Ismaël Emelien)建議他使用該加密軟體。
該軟體由來自俄羅斯的保羅•杜洛夫(Pavel Durov)和尼古拉•杜洛夫(Nikolai Durov)兄弟打造。據《巴黎人報》介紹,兩兄弟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反對者,成立該軟體也是為了避開俄國情報機關耳目。由於能夠最大化的保證隱私和安全,Telegram 從誕生至今全球用戶量不斷增加。2013年8月,Telegram 正式登陸蘋果iOS系統,同年 10 月登陸安卓;到2018年3月,Telegram 每月活躍用戶達到2億,每天至少有 70 萬新用戶加入。該軟體的註冊地在柏林。不過,這一軟體同樣在恐怖主義人員當中特別流行,同樣引發不少擔憂。
馬克龍當時便秘密準備競選總統,Telegram的保密性質深得其團隊推崇。後來他贏得大選,其團隊成員以及部長均繼續使用該軟體進行日常和工作交流。後加入馬克龍團隊的人,不得不使用該軟體。有時候,內部人士可以通過查看軟體群組人員變動,推測人事變遷等。
總理菲利普此前跟隨於貝參加總統大選,慣用美國WhatsApp軟體同各方交流。他進駐總理府,身邊幕僚紛紛下載Telegram。菲利普的一名親信表示,這仿佛是兩個世界相遇。不過有的時候,習慣很難改。菲利普和他的「於貝幫」仍然使用美國軟體交流,他的一名顧問如此說道:「(WhatsApp)是『於貝幫』的官方交流軟體,之前我們都用它,之後會繼續用」。
在這名顧問看來,他們在Telegram和WhatsApp的交流方式不同,前者更加正式,後者語調更加輕鬆。好像他們在以這種方式,延續於貝的精神。
除了這兩個軟體,其實也有政客嘗試使用其它保密性更強的軟體。比如國會聯絡事務部長費斯諾(Marc Fesneau)曾嘗試使用Signal軟體,曝光美國大規模監聽活動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員工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曾推薦使用這一軟體。但問題在於,使用這一軟體的人太少,這個法國部長貌似也沒有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