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背後的故事——採茶女

2021-02-22 中國茶道文化與茶藝知識

關注 ▲「中國茶道文化與茶藝知識」 這裡有最專業的茶藝知識

進入茶季,每年有上萬名採茶工,

像候鳥遷徙一樣來到茶場,

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今天,我們將走近這些採茶工,

走入她們的茶季生活。


每天6點左右,採茶工就開始一天的採摘工作,小編只能上山尋找她們的蹤影。在茶山上,小編邂逅了採茶女小趙。

小趙今年35歲,來自山東臨沂蘭陵縣。今年是她第一次來安吉採摘白茶。小趙說,她是和村子裡的七、八個採茶工一起來的。

每年一到三月中旬,就會有工頭來村子裡召集、挑選在家待業的婦女,把她們送到採茶場採茶。

小趙說,她是3月30日到這裡的,坐了6、7個小時的大巴車。來的頭兩天,因為天氣冷茶葉還沒有大規模採摘,就先等著茶樹冒芽。

在此期間,請來街道衛生院和派出所的工作人員,給她們進行了體檢和消防演習。

由於小趙是新手,還經歷了兩三天的白茶知識科普、採茶培訓。經過學習,她熟練地掌握了採摘技巧。

採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採茶工在茶季期間,每日起早貪黑,爭分奪秒。

天晴時,她們頂著烈日,戴著草帽;下雨時,她們披著雨衣,掩著茶簍;明前10度的天氣裡,她們裹著棉襖採茶。

穀雨後氣溫上升到30度,她們仍要穿著長袖長褲,防止蚊蟲叮咬。

小編問小趙,背井離鄉來安吉採茶的日子苦不苦,「還可以吧,這邊環境好,俺老鄉多有伴,又在正規大廠裡,不會有人剋扣工錢」。

小趙的普通話裡帶著濃鬱的山東口音:「在俺們鄉下,女人也要幹很多農活,採茶算輕巧的哩。」


「你原來在家都幹些啥呢?」小編很好奇。

小趙答:「俺原來在縣裡超市工作,因為工資太低,年前給辭了,打算到臨沂再找份工作,一直沒遇到適合的,就和老鄉們先來採茶,減輕家裡的負擔,俺有2個兒子在上小學呢。」

小趙有些想兒子了:「那兩娃可皮了,不知道在奶奶家有沒有淘氣。」還有兩周就可以回家了,她數著日子,盼著和家人見面。

對於採茶工來說,離開家鄉,來到安吉採茶的日子,雖然辛苦,但是知足。這二十多天的工資,對於並不富裕的家庭算得上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和小趙交談的時候,小編也採了一把嫩芽,正準備往她的背簍裡放,卻被阻止了,「你這樣掐是錯的,得用提的,不然採下來的茶葉梗這裡就是黑的,就不好看了!「小趙一邊說一邊進行示範。

「不錯,不錯,自己才出師幾天就當師傅了。」聽了旁邊老鄉的取笑,小趙一陣臉紅,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就到了下山吃午飯的時間。採摘工們三三兩兩地下山,她們哼著歌兒,心情愉悅。

下山後,第一件事是稱重、檢驗。不符合標準的茶葉要進行返工,直到合格為止。

小趙的茶簍裡的嫩芽成功過了檢查,無需返工,她很高興。

今天食堂給準備了蘿蔔燒鴨肉和萵筍香乾,忙了一上午,大家都吃得很香。

吃完午飯後,採茶工們休息片刻,便要再次上山採茶,繼續在茶山上機械般重複著採摘動作,直至晚飯下山。

一斤茶需要5~6萬粒茶芽,也就是採茶工5~6萬次採茶動作的重複。一名採茶工工作十小時採摘的青葉,僅能製成一斤多的幹茶。

因為包含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一泡茶都倍感珍惜。

沒有歡快的採茶歌,

只有山間鳥兒的樂曲;

沒有矯柔造作的擺拍,

只有巧手在茶蓬上歡快的飛舞。

採茶工的茶季生活質樸而快樂,

她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追求富裕幸福,

極白的每一份產品都有她們的功勞。

茶香微燻時,

你是否會記起他們的辛勞。

讓我們致敬在茶季奮鬥的採茶工,

一起輕輕的說聲:謝謝!

文:中國茶道文化與茶藝知識(訂閱號:eekk88)編輯整理。

相關焦點

  • 採茶姑娘,春心蕩漾!象窩茶春茗會,你是否會迷醉?
    新興象窩茶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更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這裡採茶、制茶、識茶、品茶,自然與眾不同。身穿採茶服的採茶姑娘穿行茶道,象春姑娘一樣點綴著生態茶園。雲浮電臺的女主播與自駕遊人員代表一起採茶體驗,在茶田中來回穿梭,盡情地扮演一回採茶人,體驗採摘的樂趣。
  • 績溪縣三都最美採茶姑娘最佳採茶能手評選活動公告
    」、最佳採茶能手評選活動」,現將獎項設計和評獎辦法公布如下:  三都最佳採茶能手一等獎一名500元   二等獎四名:   三都最美採茶姑娘二等獎二名 300元  三都最佳採茶能手二等獎二名 300元   三等獎十四名   三都最美採茶姑娘三等獎四名  200元
  • 冰島直播:冰島茶鮮葉採摘第一天
    中國普洱茶網攜手拉佤布傣茶業,共同「尋找真正的冰島味」,直擊冰島老寨古茶園,從鮮葉採摘到製作完成包裝入庫全程實拍跟蹤,實現冰島老寨茶「零造假」,為茶友奉上真正的「冰島味」。「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對於冰島的茶樹也是一樣。春分時節,生機盎然,中國普洱茶網和拉佤布傣茶業「尋找真正的冰島味」小分隊正式出發,前往冰島老寨,開採春茶。
  • 故事:龍井茶
    中國茶文化為中國茶錦上添花,讓這片普通的葉子生出許多富有人情、富有幻想的光輝。
  • 上山採野山茶的朋友注意了
    眼下正是人們上山採茶的時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南勝會有許多的人們到大礬山、尪仔山或歐寮去採野山茶。      南勝的野山茶資源豐富,質量上乘,最關鍵的是綠色無汙染,廣受人們的喜愛,因此價錢也不菲,一斤可賣到三、五百元。價錢好,又供不應求,所以上山採茶的人就很多。當然,其中一部分人採茶不為掙錢,而是自己享用。
  • 她是三年前迷路的採茶女!
    目前,家屬已經根據現場遺物,初步確認該遺骸為2013年4月19日橫槎村採茶失蹤村民章珍仙。2013年4月22日相關報導↓↓↓2013年4月19日上午9時,章珍仙她與同村的三位村民拼車,去村子西南面的皇天塘山上採摘野生茶葉。
  • 「以茶代酒」典故背後是一個悲慘的歷史故事
    提示:點擊上方茶情報一鍵關注茶情報——茶品牌展示第一平臺
  • ​登山隊杭州深山裡發現一隻藍色短雨靴和一具遺體,竟是3年前失蹤的採茶女!
    目前,家屬已經根據現場遺物,初步確認該遺骸為2013年4月19日富陽市常安鎮橫槎村採茶失蹤村民章珍仙。2013年4月22日相關報導↓↓↓2013年4月19日上午9時,章珍仙她與同村的三位村民拼車,去村子西南面的皇天塘山上採摘野生茶葉。
  • 江蘇:上山採茶被豬獾咬傷 竟欲吃獾肉解氣
    5日,受僱於鎮江一茶廠的女子婁某,上山採茶不想被豬獾咬傷,心有不忿,準備將受困的豬獾鋤死後吃獾肉解氣洩憤。幸運的是,接到報警的鎮江潤州民警及時到場,並緊急制止。進入四月,鎮江本地新茶上市,安徽人婁某受僱於鎮江潤州區盧灣一茶場(鎮江十裡長山一帶)進行採茶作業。4月5日上午6時許,婁某及工友40餘人一起上山採茶。
  • 央視:水仙茶是一種什麼茶?
    目前,水仙茶是武夷巖茶中栽培面積最廣、產量最高、傳播最廣的品種之一。水仙茶樹幾乎遍布武夷山所有的茶場。在武夷巖茶眾多的品種中,水仙堪稱武夷巖茶中第一大家族。在福建兩大烏龍茶系中,閩南烏龍以香氣見長,閩北烏龍以水醇厚取勝。故有「南香北水」的美譽。而最能代表武夷巖茶甜醇的,就是武夷水仙茶。這也是武夷水仙茶流行最廣的原因。水仙茶的葉型較大,葉質肥厚。其條索肥壯,色澤綠褐油潤。
  • 浠水綠楊:原生態種好茶,價優俏銷茶農笑
    村民程丹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廈門工作,去年春節回家,由於疫情的影響暫時還沒有返崗,這幾天,村裡的茶園開園了,閒不住的程丹背著茶簍加入了採茶大軍。程丹說:「小時候勤工儉學,經常要採茶,也是一種回憶,閒著也是閒著,採茶也是收入,現在要摘一芽兩葉的,採摘價格是10塊錢一斤,一天差不多要採4到5斤左右。」
  • 茶話|茶湯的美好在心裡
    每當有人問起:人生再重來一次,還會學茶嗎?毫不猶豫地答:會,茶是我的最愛。從小家裡就做茶葉生意,生活中所有的感官都與茶有關,那時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反正那就是生活。小時候,像是個靜不下來的過動兒。了解她想要我傳承家業的心願,因此不能表現出壓力,但對於茶,還是一個毫無感覺的虛應而已;但不是不愛茶,從小沒有興趣的事也逼不了我,只是從有記憶開始,志願中就沒有膽敢不喜歡茶的權利。那時的學習,就是生活公式。
  • 緬北一家人採茶時誤踩地雷,3人傷勢嚴重!
    20歲女子採茶返家途中被炸身亡》。近日,緬北一家人在採茶時,又發生了類似的悲慘事件。【緬甸中文網訊】皎梅鎮區警局告知,居住在皎梅鎮孟厄分鎮穹鄉穹杭村(ေက်ာက္မဲၿမိဳ႕နယ္ မိုင္းေငါ့ၿမိဳ႕နယ္ခြဲ ခ်ံဳးေက်းရြာအုပ္စုခ်ံဳးေဟာင္းေက်းရြာ)的一家人在採摘茶葉時,不慎踩到地雷被炸傷,目前正在醫院住院治療。
  • 泰國「跑路」總理生活真愜意,穿蛇紋襯衫採茶,53歲狀態依然絕佳
    泰國「跑路」總理生活真愜意,穿蛇紋襯衫採茶,53歲狀態依然絕佳泰國前總理英拉,雖然因為泰國的特殊環境被迫「跑路」流亡海外,但是本身家族財力豐厚,
  • 「一紀茶情•大愛傳遞」 廣州茶博會紀念茶品鑑和慈善拍賣活動在國茶薈正式啟動
    、廣州特意時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一紀茶情•大愛傳遞」廣州茶博會紀念茶品鑑和慈善拍賣活動啟動儀式在國茶薈舉行。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莊承汶致辭「一紀茶情•大愛傳遞」廣州茶博會紀念茶品鑑和慈善拍賣活動聯同茶企業界,以廣州茶博會紀念茶品鑑會和慈善拍賣「紀念茶」、書畫作品的方式來回報社會。
  • 唐文宗:皇帝的滋味,茶知道(茶人故事)
    加班狂人據歷史記載,唐文宗是茶的「死忠fun」,不是僅是因為熱愛,更是因為需要。某次茶後,唐文宗寫下了當皇帝的滋味:在高處兜風喝茶,絕不能讓太監知道,否則,這秋草、這花枝,又怎讓人感覺到快樂、自由呢?不在奮鬥中沉默,就在奮鬥中爆發。可圈可點、有褒有貶,才是真實。偉人的滋味,史知道;皇帝的滋味,茶知道。
  • 【委員風採】何永康:以茶旅融合新模式助力縣域鄉村振興
    專攻茶葉20多年的何永康,已經不再單一地種茶、制茶、賣茶,而是對自己的茶園進行了改造,擴展了產業鏈,致力於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的茶產業項目。這幾年,何永康另闢蹊徑,通過改造提升、機器換人等措施,由以前只做一季春茶,發展為製作紅茶、黃茶、花茶等,茶廠茶地未擴增,效益卻倍增。何永康告訴記者,眼下已進入內部裝修的農業提升項目是中央資金扶持的農發項目,該項目2017年底開工,近期可以完工。
  • 直播預告丨祥源·2017易武鬥茶賽,帶你來看一場茶界盛事
    都說,沒見過普洱茶界的最高盛事——易武鬥茶賽,你離喝懂普洱還有很遠的距離!那麼,機會來了,4月22日(本周六),#東方生活美學#轉場至易武茶區,主播鈺羚將在當日直播祥源·2017年易武鬥茶會現場,帶你共同觀看茶賽盛況。
  • 【音樂背後的故事】
    故事源於埃米納姆的一個粉絲Stan(化名),stan是眾多粉絲中對他熱愛比較瘋狂的一個。房間裡貼滿了埃米納姆的照片和海報,和姆爺從事一開始一樣的地下音樂,為了姆爺最愛的人Ronnie叔叔的事情難過,為了表達對姆爺重要的人表達敬意決定給自己未出生的女兒取名Bonnie,並且把Eminem紋在自己的胸口,這些種種行為足以證明他是姆爺的超級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