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但奧班政府沒有立即估計這一波催生政策的成本。奧班的參謀長蓋爾蓋伊(Gergely Gulyas)8日表示,新的支出將來自2019年預算中的一般儲備金或盈餘收入。
匈牙利瑞福森銀行(Raiffeisen Bank)分析師託羅(Zoltan Torok)表示,這些措施乍看可能耗資數百億福林,但它們不太可能導致預算赤字大幅增加。數據顯示,匈牙利1月份的政府盈餘達到2445億福林(269億臺幣),是20年來的最高水平。
《轉角國際》報導,演說中,反移民的奧班也強調,催生政策是匈牙利免於「移民入侵」與「基督教文化滅亡」的根本之道。近年來,匈牙利在奧班的領導下,成為歐盟各國中的「保守派軸心」,並主導著歐盟反移民、反全球化、民粹主義的重要旗幟。
但在反移民的同時,匈牙利政府對於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卻始終施不上力。自1981年開始,匈牙利長年陷入人口負成長,目前全國65歲以上人口就多達19.5%(比臺灣還嚴重,臺灣為14.36%)。《中央社》報導,匈牙利人口每年減少3萬2000人,人口降低來自2個原因。
一是生育率低落,匈牙利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45個小孩,低於歐洲聯盟(EU)平均的1.58個。第二個原因是自從匈牙利2004年加入歐盟之後,青壯人口便大舉「西進」,跑到西歐國家找工作,根據「歐洲生活品質暨勞動條件增進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簡稱為Eurofound)的2017年發布的文章,由於西歐國家薪資水平相對高,約有50萬名匈牙利人長居國外工作,在400萬人的匈牙利總勞動力中,佔12.5%。
匈牙利少子化且年輕人外流,但西歐不少國家仍持續在工資低廉的匈牙利設廠,《半島電視臺》報導,近年,包括賓士(Mercedes-Benz)、奧迪(Audi)等德國豪華汽車公司都將工廠遷至匈牙利,德商BMW甚至高調宣布,在2019年7月,將斥資10億歐元在匈牙利興建一座大型工廠。
人力供給降低,需求卻不斷增加,導致匈牙利缺工嚴重。《Dailynews Hungary》引述俄羅斯中央統計局(HCSO)報告指出,2018年,匈牙利缺工超過7萬9400人,比2017年前高出1萬9500人,缺工問題導致匈牙利的建築業、加工製造業跟服務發展都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