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送大泉州最新鮮新聞資訊
爆料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遊龍燈像一條蜿蜒的長龍,盤旋於鄉間小路(李志堅 攝)
東南網2月22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建輝 陳紫玄 田米 見習記者 柳小玲 文/圖)
紅火遊龍燈 燒著了來年再「添丁」
地點:泉港樟腳村
一條火龍鄉間繞,聲聲爆竹真熱鬧!嘿!泉港樟腳一年一度的遊龍燈,果真好看!
昨天傍晚6點左右,天色漸暗,站在高處遠遠望去,遊行的長板凳就像一條條火龍在遊動,而板凳龍所到之處,煙花爆竹聲聲不斷,深山裡的樟腳村立刻沸騰了起來。
這些裝有紙燈籠的長板凳都靠村裡20多歲的年輕小夥們抬著,24歲的大學生陳奕昆就是其中一個。昨日下午,他特地瞧了幾遍長板凳上的燈籠,發現全部都是傳統的紙燈籠。「還是傳統的紙燈籠有家鄉的味道,用竹竿編制而成,糊上油紙,油紙上面再描上我們的姓氏,多有意義。」
對於傳統燈籠,60歲的村民陳榮招有話說,他們之前嘗試過使用電池燈籠,雖然比較簡便,但後來很多村民們反映,還是傳統燈籠比較好看、有意義,他們便在之後將塑料燈籠全部換成傳統燈籠。而另一個意義還在於,傳統紙燈籠也符合當地習俗傳承所需。每年元宵,在遊龍途中,紙燈籠難免會不小心燒著。別擔心,這在樟腳可是吉利之事,被燒掉幾盞來年就再添上幾盞,「添燈」寓意著「添丁」。
「早生貴子」燈 今晚花落誰家?
地點:晉江東石嘉應廟
從樟腳玩樂完,又馬不停蹄地來到晉江東石鎮嘉應廟,在這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燈俗——「數宮燈」。看看,繡球燈、宮燈、跑馬燈……看得老豬我眼睛都花了,整個嘉應廟充滿了節日的喜慶紅。
「數宮燈」已有200多年歷史,按照當地燈俗,前日開始,當地去年新婚的35對新人已把新娘陪嫁的宮燈掛到廟中,以求婚姻幸福、早生貴子。嘉應廟正廳一盞寫有「早生貴子」字樣的繡球燈被懸掛於正中的位置,何意?晉江市東石嘉應廟董事會秘書長蔡尤資解釋道,元宵節當晚,嘉應廟將舉行「卜燈」活動,35位新郎官將按送燈的先後次序在「三公爺」座前擲「茭杯」(一陰一陽為一杯),一次性擲得杯數最多的可得到廳中這盞「早生貴子」燈,迎回家中懸掛,寓意大富大貴,早生男丁。
今年共有來自臺灣布袋嘉應廟、臺灣布袋港發展促進會、新塭嘉應廟、臺北青龍宮、鹿港竹安宮、高雄宏龍宮、臺南三公宮的7對宮燈懸掛在東石嘉應廟。而東石嘉應廟也準備送50對宮燈給臺灣的5座主要的分爐宮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