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全球最大規模的身高研究發現
臺灣地區男女身高百年來在全球排名中均大幅躍進,目前已位列東亞排名第二。
相關資料👇
百年來臺灣男性的平均身高從全球第122名進步到57名。臺灣女性身高從幾乎敬陪末座的149名進步到68名。
2014年臺灣男性平均身高174.5釐米,在東亞僅次於韓國174.9釐米。女性平均161.5釐米,韓國是162.3釐米。
*在1914年,臺灣地區男性平均僅161.3釐米,女性為149.4釐米。
臺灣當局對學生的每日營養攝入非常關注。
相關資料👇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臺灣中小學生的午餐主要是從家中自帶或由父母送至學校。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島內雙薪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往往無暇送餐。教育主管部門自1995年起決定發展公立中小學午餐計劃。經過招標選定的供應商每天早上會將最新鮮的原料送至學校,但要經過學校安排的工作人員檢驗合格後才能進入廚房。廚師上崗前也需要提供健康證明。此外,每天還需要留存菜品樣本48小時,以備必要時進行檢查。
營養是骨骼發育的物質基礎,飲食的數量和質量可以影響兒童生長,兒童正處在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實驗表明:
對學齡前兒童以蛋白質和能量補充幹預,可以顯著增加青春期和成年平均身高。
兒童時期生長發育速度快,所需各種營養素相對高於成人,而消化系統發育不很完善,加上偏食、厭食以及餵養不當,很容易發生微量營養元素缺乏。
兒童骨骼發育需要多種營養素的攝入和調節,主要為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而鈣、磷、鎂等礦物質/無機鹽是構成骨骼架構的重要元素,微量元素缺乏將直接影響兒童骨骼發育。
早年,臺灣地區實行的「五年教育促進方案」,增加國中、初小學生的運動時間,使得臺灣學生在各項體育測試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最終反映到了學生總體的身高結果上。
經常參加適宜長高和健腦的體育鍛鍊,能促使全身血液循環,保障骨骼肌肉和腦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促使骨骼變粗、骨質密度增厚、抗壓抗折能力加強。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腦發育得更好。
調查研究顯示
運動與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呈正相關。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兒童比不參加鍛鍊的兒童平均高4-8釐米。
據研究
跳躍性運動可顯著促進孩子身高的增長!跳躍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改善睡眠,還能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統的營養,還可促進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刺激關節軟骨和骨骺軟骨的生長。
如果
您在孩子發育成長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