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報告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數字一出,吸引了諸多眼球,不少網友表示,這一數字比預想的低了很多,一時掀起了一場「曬身高,看看誰在拖後腿」大討論。
走出國門,跟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國民身高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呢?
跟歐美國家相比,可以說是基因決定了我們長不了人家那大高個兒。可咱們的鄰居日本、韓國,都是亞洲人,那為啥咱的平均身高也跟人家差一截呢?
身高的增長速度
中國男性100年間,身高增長了10.86釐米
日本男性100年間,身高增長了14.65釐米
韓國男性100年間,身高增長了15.17釐米
中國女性100年間,身高增長了9.55釐米
日本女性100年間,身高增長了16.01釐米
韓國女性100年間,身高增長了20.17釐米
看出來了吧,在過去100年,多數國家像中國一樣在「長高」,但與日本相比,中國明顯長得慢。其中,日本人的身高增長被西方學者譽為「人類體質發展奇蹟」。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哪些因素決定了我們能長多高呢?
其實,咱們從決定長個兒最關鍵後天因素——「吃」和「動」兩個方面,來看一看。
日本人早上吃這些——
韓國人早上吃這些——
咱們早上吃這些——
還有全國都吃的「國民早餐」——
可見,作為「舌尖上的中國」,從吃的方面來看,我們的膳食也是比較豐富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中也提到,十年間,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狀況總體改善。那麼再來看看體育運動,日本小學生的體育鍛鍊是這樣的——
而韓國,除了常規的體育課外,還有冬季軍訓,例如參加海軍陸戰隊的冬季訓練營——
△2013年1月3日,韓國首爾南部安山地區,11至17歲的韓國男生正在赤膊接受軍事訓練營的冬季課程培訓
這樣看來,我們的孩子在運動強度上和人家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要想長高,除了基因,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家長們,想讓孩子擁有「大長腿」,您可以讓孩子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