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電腦特效(CGI)是在1970年代才開始應用在電影當中的,而在此之前,想要做特效,只能依靠腦洞了。以下是無聲電影時代的一些做法,大家可以感受下:
《最後安全》(1923年)當中這個懸掛鏡頭很逼真
當時是沒有綠幕一說的,所以這裡用的其實是透視的技巧,主角所在的位置很安全,但遠處的街景則令觀眾產生錯覺。
《摩登時代》(1936年)卓別林在一家百貨商店玩輪滑
現在很簡單,用綠幕就行。但當時的方法是:將部分背景畫在不透明的玻璃上,造成逼真的效果。
《Ella Cinders》(1926年)角色的兩個眼睛分別做出不同的動作
實際上兩邊臉是分別拍攝:用黑色物體遮住半邊臉,先拍一邊,再拍另一邊。這個過程中,要避免攝影機或者角色的面部有位移,否則會破壞效果。
《黑海盜》(1926年)這個割裂船帆的畫面十分帥氣
要安全拍出這個效果,其實是把角色的刀連接到一個隱藏的輪滑裝置,船帆另一端還墜有重物。為了看起來真實,還要用飛機螺旋槳來吹動船帆。
《福爾摩斯二世》(1924年)摩託車從斷橋開過的驚險鏡頭
騎摩託的畫面是遮擋了下半部分,然後單獨拍攝貨車開過斷橋的畫面,再進行拼接。效果要真實,對時機的準確度要求很高。另外,這個片段最後橋坍塌部分不是特技,而是真實拍攝。
《賓虛》(1925年)耶穌顯示神跡,治療麻風病患者
攝影師設計了一種彩色濾光片,調整濾光片時,女性角色面部表現麻風病的化妝色就會隱沒。
果然只要願意開動腦筋,是可以做到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