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院士只是一種榮譽

2021-02-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巴黎7月1日電(記者張雪飛)成立於1795年的法國研究院(也稱法蘭西學會)是法國獨具一格、舉足輕重的權威學術機構,有「知識界議會」的美譽。然而,「院士」只是一種榮譽,而非職務,並不享受特殊待遇。

  法國研究院由法蘭西學院、文史科學院、科學院、美術院、倫理政治科學院五大學院組成。其中歷史最悠久、榮譽級別最高的是法蘭西學院,它是1635年由王國首相黎塞留創辦,專事語言文學研究、維護法語純潔性與標準化。法蘭西學院院士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其院士數量始終保持40人,被尊稱為「不朽者」。

  以法蘭西學院為例,當其40名院士當中有人去世時,才會遴選新院士來彌補這一空位。學院會在一位院士去世後幾個月至一年內開會宣布院士位置空缺。隨後,候選人可向學院永久執行秘書提出候選申請,既可通過手寫自薦信毛遂自薦,也可通過一名或幾名院士寫推薦信來舉薦。

  候選者不受性別和國籍限制,但需向學院介紹自己的簡歷和學術成果,並按慣例拜訪每一位院士。候選者在提交申請時不得超過75歲。

  法蘭西學院規定,院士選舉採用秘密投票方式,獲得絕對多數選票的候選者可當選新院士,投票不受總統和政府干涉。每次參加投票的院士數量不得少於20人,否則投票無效。如果在經歷4次投票後均沒有候選者獲得絕對多數票,則學院將根據院士們的意見決定繼續投票或者暫停選舉程序,而後重新徵集候選人並在數月後再行票選。

  「院士」終身榮譽與高齡學者創新能力下降不免存在矛盾。法蘭西科學院率先改革,在2003年將其院士年齡限制由80歲降至75歲,科學院院士在年齡達到75歲後,將會轉為榮譽院士,可繼續參與學術會議,但在新院士選舉時不再擁有投票權,也不再享有院士津貼。此外,每次選舉新院士時,一半的名額要留給年輕候選人。其他學院也在考慮進行類似改革。

  法國研究院院士是終身擁有的榮譽稱號,而非職務,院士不會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也沒有出差補助,只會得到小額津貼。據法蘭西學院官方網站介紹,該學院院士每年獲得的津貼總額約為3810歐元,平均每月300歐元左右,具體數額與出席學院會議和活動的次數相關。而法國現在法定的最低月工資是1120歐元,院士們的收入更多是靠其本職工作來保證。「院士」稱號擁有者達到一定年齡後,須從任職院所的工作崗位上正常退休。

  法蘭西科學院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學院對其院士沒有特殊的考評機制。但科學院院士基本都是科研人員,他們在申請科研項目及相關經費時會同普通科研人員一樣接受審核,不會享有任何特殊權利。

相關焦點

  • [簡訊]趙繼宗院士獲香港外科醫學院榮譽院士稱號 系該學院頒發的最高榮譽
    神外前沿訊,2017年9月23日晚,香港外科醫學院和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在香港隆重舉行聯合學術大會暨榮譽院士證書頒發典禮。
  • 支持者:「白酒院士」可比肩雜交水稻之父!
    「白酒院士」事件一發布,引爆了整個網絡,各大平臺熱潮洶湧。有堅決反對的,有冷嘲熱諷的,當然也有支持的。
  • 徐建國院士當選2020年「最美醫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院士當選「最美醫生」。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為他們頒發了「最美醫生」榮譽證書。 徐建國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40餘年,多次率領團隊應對我國重大傳染病疫情,完成多起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病原學調查,為疫情的有效控制作出了貢獻。他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疫情控制的科技含量。
  • 許靖華院士:不含亞硝酸鹽的潔淨飲用水可預防和治療癌症
    本次論壇由中英科技文化協會主席許靖華院士主講「中國抗癌之成就」。許靖華院士是旅歐國際著名科學家,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地中海科學院、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地學界最高榮譽烏拉斯坦勳章獲得者(1984年),南京大學名譽博士和世紀校友學術成就金質獎章獲得者。在地質學、海洋學、地球物理學、環境科學等領域卓有建樹。
  • 鍾南山院士:「運動」的重要性!
    鍾南山院士從事呼吸內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幾十年,是中國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防治的領軍人物,大部分人只知道他的光輝事跡,但對於他個人生活卻鮮有人知曉。其實很早就曝出鍾院士身體素質非常好,2015年時有記者採訪時,鍾院士和記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層樓,結果到第七層樓時記者就跟不上了,之後記者採訪得知,鍾院士一直都有鍛鍊的習慣。2015年,鍾南山參加遊泳鍛鍊的照片被傳到網絡,也引起不少網友關注,這身體也太硬朗了!之前還有曝光鍾院士和年輕人一起打籃球,確實讓人佩服。
  • 【我與海外院士青島行】楊菁菁:院士眼中的小天使
    儘管楊菁菁的工作看起來並不算高大上,但作為李滄區人才引進的第一戰,如何跟院士們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讓院士們對青島、對李滄、對這次活動感興趣,都是楊菁菁需要考慮並且要解決的問題。「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發郵件跟院士們約時間,具體發了多少封記不清了,幾千封是有了。」楊菁菁告訴記者,「窗口」崗位的她可謂壓力山大,如果溝通環節出了問題,那後面的人才引進就是一句空話。
  • 馬來西亞博士 | 榮譽學士學位的「榮譽」是什麼意思?
    一旦順利取得榮譽學位,學生還有很大機會可以直接申請讀博,這是為什麼榮譽學位在澳洲確實是一件很「honoured」(光榮)的事。不過這些澳洲大學分校也有一些學士課程,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4年制的榮譽學位課程,換言之學生無論如何都必須讀4年,最後以榮譽學位畢業。另外,馬來西亞有些大學跟美國大學合作提供雙聯課程,讓學生能夠通過學分轉移方式,在大二或大三時到美國留學。但由於美國大學不流行榮譽學位這一套,因此這些雙聯課程自然就沒有所謂榮譽不榮譽。最最關鍵的問題來了——榮譽學位很重要嗎?
  • 教育科普:什麼是榮譽學士學位?
    一旦順利取得榮譽學位,學生還有很大機會可以直接申請讀博,這是為什麼榮譽學位在澳洲確實是一件很「honoured」(光榮)的事。馬來西亞本地有好幾所澳洲大學分校,這些分校都遵循澳洲的大學制度,所以學生如果想要取得榮譽學位,通常得在完成3年的課程後追加一年。不過這些澳洲大學分校也有一些學士課程,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4年制的榮譽學位課程,換言之學生無論如何都必須讀4年,最後以榮譽學位畢業。
  • 2020「金馬燈」榮譽大獎在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上揭曉
    新華絲路北京11月26日電(葉瓊)11月25日,作為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天空2020)的重要環節,「金馬燈」榮譽大獎頒獎典禮在紐西蘭奧克蘭市舉行
  • 全景攝影:不只是一種視角
    搜索微信號:dili360或中國國家地理自2009 年開始,法國Kolor公司每年舉辦一屆「全球全景攝影大賽」,大賽評委從最終入圍的眾多攝影作品中,遴選出150 幅優秀照片結集出版。這些作品涉及的領域十分廣闊,場景異常豐富。
  • 我校終身名譽教授、法國拿破崙榮譽勳章獲得者、世界知名學者讓•德•米裡拜爾先生逝世 遺體全部捐獻給中國醫學機構
  • 王乃彥院士:發展核能供熱,緩解大量燃煤造成的大氣汙染
    中國電力科技網「核能發電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於2018年6月5日在福建福州召開,葉奇蓁院士、王乃彥院士任論壇主席,26位專家對核能利用創新技術發表演講
  • 法國到中國 利佳再起飛
    10月23日,香港全球藥業有限公司攜手廣州醫藥有限公司
  • 法國同性戀電影《每分鐘120擊》
    法國同性戀電影《每分鐘120擊》(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2017)一部感人至深又激動人心的電影
  • 中國女性害怕「大齡未婚」時,法國女人卻在焦慮「處女危機」...
    前不久,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一位剛拿了法國費列羅報女性攝影師獎的30多歲的海歸女碩士舉著徵婚廣告為自己相親。英國高等學府海歸碩士,一等榮譽學位,獲過國際攝影大獎,性格開朗獨立,父母均為知識分子。法國女孩Chloé在24歲仍是處女。
  • 法國國寶級甜點大師:甜點界莫扎特Olivier Bajard的甜點素養!
    Olivier Bajard25歲時,Olivier Bajard先生被選入法國國家隊參加甜點世界盃,帶領法國隊獲得世界第二的好成績。Chef Olivier Bajard 本人在冰雕製作單項獲得世界第一。1993年,年僅27歲的Olivier Bajard獲得了MOF這一終身榮譽。
  • 多位院士、教授論文涉嫌造假?科技部通報→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21日,科技部就網絡反映的多位院士、教授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發布調查處理結果通報
  • 毛姆:說青春是幸福的,這只是一種幻想
    說青春是幸福的,這只是一種幻想,是已經失去了青春的人們的一種幻想。但是,年輕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為他們腦子裡充滿了灌輸給他們的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一旦同現實接觸,總是碰的頭破血流。他任何東西都不肯親眼去觀察,而只是通過書本只是來認識。他是危險的,因為他欺騙他自己,達到了如痴如狂、誠心誠意的程度。他真誠地將自己的淫蕩誤認為是浪漫的感情,把自己的優柔寡斷誤認為是藝術家的氣質,把自己的偷懶誤認為是哲學家的冷靜。他的思想因為追求風雅而變的庸俗起來。他把一切事物都看得比實物大,輪廓模糊,還給它們蒙上一層多愁善感的金色霧靄。
  • 國際 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外事副校長訪問北航
    10月26日至27日,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外事副校長米列(Anne Milet)教授、物理系系主任道姆(Thierry Dombre)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