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華南豹物種走向滅絕邊緣

2021-02-08 央視網

貴州華南豹物種走向滅絕邊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8日 23:16 來源:

來源:福州晚報

  

  ■新華社貴陽1月7日電

  因為分布分散,分布地相對孤立,且種群數量不大,目前貴州華南豹正在走向滅絕邊緣。

  由於數量十分稀少,豹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同盟》定為V級,即難保護級動物。在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定為Ⅰ級保護動物。我國有3個豹的亞種,即東北亞種、華北亞種和華南亞種。貴州分布的是華南亞種(華南豹),歷史上華南豹曾廣泛分布於貴州各地。

  在對華南豹生存情況進行了近10年的調查後,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冉景丞發現,目前,貴州華南豹僅存120多隻,主要分布在34個縣(市)的交界地帶及與鄰近省份的交界地帶。冉景丞說,貴州華南豹雖然分布範圍較廣,但分布地分散,各分布地相對孤立,且每一分布地的種群數量不大,彼此「聯繫」很少,只有少數華南豹可以通過河谷沿岸殘存的森林進行「溝通」。這種分布隔斷了華南豹的「交流」,每到繁殖期,發情豹不能進行交配,影響了繁殖,也加大了這一珍稀物種的瀕危度。

  冉景丞說:「這種『孤島狀』分布使得華南豹的生存岌岌可危,這一物種已處於瀕危狀態,若無更好的保護措施,只能眼看著華南豹逐漸走向滅絕。」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華萊士巨型蜜蜂:科學家發現一度被認為可能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物種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年來動物以驚人的速度死亡,一些研究表明地球正走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是現在,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昆蟲近40年來從未現身。華萊士巨型蜜蜂,或稱為Megachile pluto,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蜜蜂物種,體長可達3.8釐米(1.5英寸),翼展6.4釐米(2.6英寸)。這大約是歐洲蜜蜂大小的四倍。這種昆蟲最初於1858年被發現,隨後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81年才再次被發現。
  • 短梗豹藥藤:西雙版納發現一極度瀕危新物種
    《Flora of China》記載我國鵝絨藤屬植物共有57種,為我國夾竹桃科物種最豐富的一個屬,但最新的分子研究顯示,其中的21種應劃入白前屬。而乳突果屬,天星藤屬(Graphistemma),鉸剪藤屬,蘿藦屬,大花藤屬,四川藤屬,已歸併到鵝絨藤屬。經過以上拆分和歸併,目前我國鵝絨藤屬的物種共44種。
  • 獵人被美洲豹活活咬死
    一名22歲的獵人在帳篷裡睡覺,當天晚上7點遭遇兩隻美洲豹襲。22歲的魯斯是和父親阿隆索一起來到這裡打獵的,事發時父親剛好去附近捉餌,聽到呼救,他立馬趕了回來,發現美洲豹撕開帳篷,拉扯著兒子的頭,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被野獸撕咬。阿隆索說:他身上沒有帶槍,槍都在帳篷裡,他想用砍刀把兒子從美洲豹的爪子上奪過來,但他發現怎麼嘗試都是徒勞的,每當他靠近時,美洲豹都想要攻擊他。
  • 美洲豹被熬成了藥膏!
    今年年初,《自然》雜誌曾報導,為滿足亞洲的市場需求,南美洲野生動物販子大肆捕殺保護動物美洲豹。
  • 全球五大稀有物種,第一是發現的新物種,第二被稱為亞洲麒麟
    德之島刺鼠是生活在日本鹿兒島上的一個物種,全身大概只有十五釐米左右長,而且都長有硬硬的毛,摸起來就像是摸到刺一般。
  • 喵說||那些堪稱奇蹟的動物:「百慕達海燕」再次復活,滅絕千年的「草原西貒」重現人間
    1897年被發現本來人類以為它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滅絕了結果2010年人類又重新發現了它人類以為它早在幾千年前就滅絕了直到1971年在阿根廷北部發現了它的身影人類以為它早已滅絕了數千年直到1965年費羅佐夫人在裏海附近小村莊又重新找到這種馬
  • 自然界的小精靈:飛狐已瀕臨滅絕!
    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已經產出了無數惡果,即便是長相萌、名字也很可愛的飛狐(Flying Foxes)也無法逃脫滅絕的威脅
  • 地球的憂傷:曾經常見的大海雀因人類活動遭滅絕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疆拓土的過度活動可能危及即使常見的物種。到19世紀,地球上還生活著一種大海鳥,它的名字叫大海雀(或者又稱為大海燕,Great Auk)。奇葩大鳥的悲慘滅絕大海雀約80釐米高,長著企鵝似的粗短豐滿的翼翅但不會飛,體型肥胖圓滾。從北美洲,到格陵蘭島、冰島、斯堪地那維亞和英國,曾經生活在北大西洋兩岸各地,到處可見。託馬斯博士說,由於大海雀不會飛,為了是把它們當作食物和獲得它們的羽毛,它們總是成為人類的捕殺的目標。世界人口稀少時,不會對大海雀構成族群滅絕的威脅。
  • 3年內8次目擊事件,消失83年的塔斯馬尼亞虎或未滅絕?
    而報導中的主角塔斯馬尼亞虎,這種世界聞名的物種,被人們認為早在1936年就已滅絕。圖:曾生活在動物園中的塔斯馬尼亞虎(Tasmanian Tiger),也叫袋狼。塔斯馬尼亞虎曾在澳大利亞大陸廣泛分布,但到了4000年前左右,很多地方的塔斯馬尼亞虎都因各種原因滅絕了,最後只剩下塔斯馬尼亞島(現為澳大利亞唯一島州)有一些個體存活。塔斯馬尼亞虎體長1米多,體重30千克左右。
  • 科技: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代
    地球已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的時代。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對此深信不疑。研究工作的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保護科學前沿》上。       在研究過程中,由17位全球領先的生態學家和氣候學家組成的團隊研究了全球約150所領先大學的環境變化的著作,對全球即將發生的氣候和人為災難的預報進行了修正。       據悉,我們周圍世界的狀況比以前想像的要危險得多。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IUCN中國代表處:尚未發布消息,仍需再討論
    實習記者:歐雲別克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
  • 重點保護這麼多年,野生娃娃魚反而要滅絕了?
    發現一種瀕危生物其實應該分成很多物種,這本來已經夠糟糕了,意味著原本足夠大的群體可能其實不夠大,原本認為暫時安全的手段其實不安全。而中國大鯢因為有人工野放,面臨的場景更加危急。養殖的多樣性註定不如野外,全國養殖場有近80%的個體來自所謂「陝西種」,而自2008年以來已經有至少72000隻來自養殖場的大鯢被野放。
  • 非洲大蝸牛:好吃的入侵物種
    呃,你懂的,它們一定又是一種入侵物種了。如今,這種大蝸牛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地區。自1931年從廈門登陸以來,中國的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也都成為了它們的天下。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這是美國匙吻鱘
    原標題: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 動物保護者:別讓它們的可愛成為滅絕的誘因
    自從水獺在社交媒體上火起來後,水獺非法交易一直在增長。事實上,所有亞洲水獺物種都長期被列為易受傷害或瀕臨滅絕的物種,在我國水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15年起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華南植物園2020年志願者團隊進階培訓——鼎湖山研學
    6月6日、6月20日華南植物園組織59名優秀志願者分兩批次赴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加2020年華南植物園志願者團隊進階培訓。
  • 農夫把走失的小奶豹放在塑膠箱裡,母豹發現箱子後太感動了!
    在印度的有一位農夫在甘蔗田裡,完成一整天的工作後,卻在土堆內發現了一個毛茸茸的小生物,他一靠近才發現那竟然是一隻小奶豹,而這位農夫的舉動卻讓許多人稱讚真的是英雄!農夫在發現了這隻約2個月大的小豹後,馬上聯絡了救援團體,由於這邊的農田跟森林有一部分重疊,所以其實在這邊看到這些野生動物並不罕見,但看到這麼小的豹倒是第一次。
  • 北方白犀牛僅剩兩頭瀕臨滅絕,這個非洲國家是這樣做的
    維格尼認為,北方白犀牛未來很有可能滅絕。2009年,「蘇丹」和另外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由捷克被安置到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生活。在這裡,3頭犀牛被置於24小時的武裝保護之下。但遺憾的是,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一直沒有成功受孕。科學家們仍然希望通過體外受精拯救白犀牛物種。20世紀70年代,肯亞擁有2萬頭犀牛,20世紀90年代降至400頭。
  • 喻道故事:美洲豹與老虎
    動物園最近從國外引進了一隻極其兇悍的美洲豹供人觀賞。每天管理員都很精心的照料他,為它準備精美的飯食,為它提供場地奔跑。
  • 「守護者2019」行動,兩廣海關打掉9個瀕危物種走私犯罪團夥
    保護瀕臨滅絕物種,就是保護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