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大涼山腹地,海拔1400多米。與外界唯一相連的就是一條與懸崖垂直的藤梯路。它高踞懸崖峭壁之上,腳下萬丈深淵,進村之路步步驚心。
「懸崖村」從那條上山路開始,每一個鏡頭都能觸及人心裡最敏感的神經。那裡沒有路,失足墜崖的人不止一個。獲得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電視系列獲獎作品的《「懸崖村」扶貧紀事》記錄的就是這裡的生活。
面對如此險象環生的環境,「明知山無路,偏向山上行」這句話成了整個團隊給自己認定的職責和使命。
擺在這支8個人的報導團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爬懸崖。一向被同事稱為女漢子白璐面對著垂直於懸崖的路也兩腿發軟。可儘管如此,她還是硬著頭皮上。她說:
「如果我放棄了,我的小夥伴們也會跟著洩氣,我們就真的支撐不下來了。」
每個人在阿土列爾村都有一位屬於自己的「男神」。所謂「男神」,其實就是村裡派出的專門負責他們安全的年輕人。
「起初,他們對這樣幾乎貼身的保護很不習慣,更覺得沒必要。」白璐回憶起最開始的感受時說。
「直到有一次我不小心踩滑,半個身子都掉下了懸崖,幸好一雙厚實的滿是老繭的手死死抓住了我的胳膊,將我拉了上來。那就是我的「男神」,莫色拉博,一個21歲的小夥子,是他救了我一命。「
△央視《「懸崖村」扶貧紀事》報導團隊部分成員
左起:張宇山 範建峰 張力 汪成健 白璐 殷瑞柯 楊德才
2015年12月他們去到當地踩點,看到當地的情況時,他們只有一個私心:
「我們真的想為村裡人做點什麼,希望節目播出能幫到他們。「
全面地了解當地的情況,才能知道真正的真相。儘管面對的是無比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他們還是決定駐紮下來。
「用最笨的辦法去攻最難的關」,這是他們的信念與堅持。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如何拍攝也成了他們的一大難題,於是在每一次的拍攝之前,技術人員會提前畫好分鏡頭草圖,大景怎麼拍,特寫怎麼拍,需要畫很多很多草圖。
分鏡頭草圖
從2015年12月前期踩點、調研到2016年5月節目播出,前後經歷了近半年時間,前方拍攝團隊五上五下「懸崖村」。
為了拍攝,報導團隊住在了村上,老鄉們專門騰了一間房給他們辦公加住宿。不到10個平方的土坯房裡,住滿了整個團地的人,床不夠睡就打地鋪。
遇到當地幾十年不遇的大雪,被困在山上下不來。饅頭吃完了,水管凍爆了,在四面透風的房子裡,外面下大雪,屋裡飄小雪,他們只能守著火堆不停烤火,可經常是手腳烤熱乎了,身後還是冷風颼颼,背心發涼。
而當問及他們為什麼堅持時?我們得到一句這樣的回答:
「堅持我們那些認為對的事情,值得我們去付出的東西。」